陆香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和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2.和苏叔阳学作文: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2.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学会抓住典型事例,采取边叙事边议论的方法写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 词串复习,导入新课
师: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关于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提醒:第二组词语中两个“转”字的读音。)
师:对,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伴乐,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这堂课就让我们回到作者的童年,跟他一块去感受、品味刘老师。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作为苏教版教材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此巧妙迁移运用,形式新颖,加上所选词串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提炼,学生一读即懂,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二、 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复习过渡,激活学生积累。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呢?(板书:选取典型事例 关注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文章选取了哪些事例?(板书: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
2.点拨:要认识刘老师就要充分关注事例中的细节描写,下面我们先跟随作者的目光,把镜头聚焦到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事例中,看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注上批注。
3.互动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出示相关事例。)
(1)谈腿疾:抓住“笑”——让一颗坚强的心自然显现。
① 解读“笑”字。
一个残疾人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到他的残疾,因为这是他内心的伤痛。而刘老师是怎样说自己的腿疾的?(板书:笑)
② 谁来学着刘老师的样子读读那个故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乐观、幽默。)补充省略号的用法:表示列举的省略。落实课后习题3。
③ 女娲造人的传说是那样的生动有趣,刘老师讲自己的断腿是那样轻松幽默。可是,我们笑过之后又慢慢产生了怎样的情感?(酸涩、尊敬。)
出示“酸涩”,体会:什么叫酸涩?刚才还哈哈大笑的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到酸涩呢?课文是用哪个字表达出同学们这种酸涩的感情的?(泛)
赏析“泛”:你觉得这个“泛”字可以换成哪个字?为什么用“泛”而不用“涌”呢?一个“泛”字准确地写出了同学们慢慢产生的,淡淡的,难过的,那种充斥整个身心的感情,能否读出这种感觉?
④ 在外人看来都觉得是酸涩的事,刘老师竟能笑着面对,请你静静地、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认为刘老师这一笑,是怎样的笑?
乐观:一个能笑对缺陷的人,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坚强:一个能直面残疾的人,拥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勇敢的心。
⑤ 点评:刘老师所有的坚强、乐观、豁达全都在这幽默的一笑中表达了出来(全都在这一笑之中啊)。这怎能不引起同学们的尊敬呢?我们一起试着读好这段话。
(2)写板书:扣准“写”——让一个伟大的灵魂得以闪耀。
①解读动作。
请大家再一次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刘老师写板书的内容,把刘老师写板书的每个动作划下来。用心读读这些动作,想一想,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②交流。
③反复练读,体会刘老师板书的不易。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写好板书,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怎不让人担心?谁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教好学生,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真让人感动!还有谁读?
一个左腿残疾的老师为了教育事业,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讲台已成了刘老师生命的舞台,在苏叔阳的眼里,刘老师不是在板书,是在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
④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们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里有什么吗?(担心、感动、敬佩。)
⑤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用一条腿、一支圆木棍,用一次次的跳跃旋转,几十年如一日,支撑起了学生们的一片天空。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板书:敬业执着)
(3)放飞风筝:关注“追”——任一腔炽热的情尽情放飞。
①学法迁移,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 “放飞风筝”这一片段。
学法点击: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
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撑、离、转、再转),体会了学生们的心理活动(激动的心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次品读课文的7~9自然段,关注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特点。
② 班级交流,重点关注三个“亲自”。
亲自制作风筝:心灵手巧、热爱生活。
亲自放飞风筝:身体的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亲自追逐线拐:刘老师的自信。
③ 有感情地练读,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敢于挑战、热爱生活。
④ 师生总结:
刘老师就是这么一个幽默、乐观、坚强的人;一个讲课极好,对学生影响极大的人;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人;一个自信、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设计意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者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感受,体会人物特点。通过前两件事情——谈腿疾、写板书的学习,领悟其方法,让学生自学“放风筝”一段,从扶到放,效果挺好。
三、 品味心声,深化主旨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齐读句子(满怀深情):他将永远……永远……
读到这里,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在作者的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3.拓展: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其实,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播放背景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出示照片,简介苏叔阳:这就是作者苏叔阳——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在他脸上,写满了动人的笑意。看,他笑得多么健康!多么洒脱!然而,老师从资料中得知,他年轻时饱受生活的磨难,到了晚年,曾多次身患癌症,饱受病魔的摧残,但他依然笑对生活,顽强、乐观地与命运抗争,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抗癌路上14年,几次三番从癌魔的指间飞过,依旧笑对人生,依旧笔耕不辍,共写作了300多万字,出书7本,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
4.学到这儿,相信我们在坐的所有同学都心潮涌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刘老师或作家苏叔阳说什么呢?
出示:此时此刻,我想对 说:“ ”。
师:是呀,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许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相信,此时此刻,在我们所有同学的心中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心中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但愿更多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设计意图:挖掘相关背景资料,找准焊接点,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近苏叔阳,课内与课外有机融通,领悟刘老师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坚强品格,实现对文本的超越。最后的畅谈感受,深化对课题内涵的认识,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四、 学写作文,迁移运用
1.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适当提示:
(1)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工作、生活,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3)“我”在其中,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边叙事边议论。)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读来更亲切和真实。)
(4)倒叙回忆的写作顺序。
2.课堂练笔: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试着选用文中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现他(她)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所以,每篇课文学完后,最好空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文本语言,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使其成为课堂高效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