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效珍
〔关键词〕父母;家庭教育;积极评价;赏识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民国时期,一位老者听说要办师范学堂,以培养教师,故提议也应办个父范学堂,以培养父亲。乍一听觉得可笑,难道为人父母还需上学堂?细想一下,也有道理。正如鲁迅先生把男人和女人分为四种:即父男、母妇、嫖男、娼妇。柏拉图说过,“与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当然,父男和母妇都是好的代表,他们生儿育女,尽父母之职,教育子女,可谓含辛茹苦,呕心沥血。
然今日,笔者之目的是在责任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即用科学规范的方式、方法教育子女,使他们早日成才。
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极其重要的,而且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有人说,当孩子开始呼吸时,教育就开始了。无独有偶,我国南宋著名的教育学、理学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也同意重视家庭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他认为,孕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胎儿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他指出,“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使为子师。”乳母和父母一样,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加以慎重选择。
因此说父母和乳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故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前段时间有份关于20岁以下刑事犯罪人的统计中发现,有13.9%的家庭中父母是文盲。因此父母进一步受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并且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还须把握下列几点:
一、给孩子多一些鼓励——罗森塔尔效应
假如你看到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出水面6.6米,并为你表演各种动作,我想你一定会发出惊叹,将这视为奇迹。而确实有这么一只创造奇迹的鲸鱼。这只鲸鱼的训练师向外界披露了训练的奥秘: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鲸鱼每次经过绳子上方就会得到奖励,它们会得到鱼吃,会有人拍拍它和它玩,训练师以此对这只鲸鱼表示鼓励。无疑是鼓励的力量促使这只鲸鱼飞跃过了这一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度。一只鲸鱼如此,对于聪明的人类来说更是这样。鼓励、赞赏和肯定,会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在“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力和幻想力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出示了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当向四千余名中小学生提出“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的问题时,竟有99%的被调查者说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只也没有,因为都吓跑了”。其中只有一名小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他说:“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猎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多可怜啊!”面对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中国青年报》以《我国中小学生想象力水平低下急需想象幻想型教育》为题,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在读这篇报道时,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平时对一些回答问题错误的孩子的嘲笑声。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正确答案”蚕食着我们的想象力。如果我们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给予鼓励、赞赏和肯定,那么就不会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并积极鼓励他们去思考创新。
以上两个事例和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很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即使他并不聪明,只要有人对他说:“你并不笨,其实你相当聪明。”就这么一句话,就会使他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一句话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原因是它能激发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前,我的几何学得很不好,是我笨吗?当然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原来我有自卑的情绪,认为尖子生都证不出来的题,我行吗?有一次,数学老师要我们证一道题。我找到一种添辅助线的证法,但是我不敢开口,在座位上坐立不安。老师看到我不安的神情,就叫我到黑板前做题。我刚把辅助线添出来,老师就说:“不用证了,我懂你的意思了,今天你算第一个能干的人。”我听后,心情非常激动,心跳加快,感到脸一阵发热。从那以后,我在几何方面的成绩突飞猛进,并且觉得视野开阔了,思路也宽了,其他科的成绩也上升了。我想:当初罗森塔尔不列那一份名单,那一部分学生能进步吗?要是当初老师不让我到黑板前去解题,不及时鼓励,我的成绩能上升吗?
然而,有的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子女的成绩考差了,虽然老师在学校鼓励了他们,可一回到家却被家长当头一瓢冷水,“丢人,天生的笨蛋”之类的话骂不绝口,而不给任何关心和帮助。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多次被家长说得一无是处,挫伤了积极性,失掉了自尊心,精神垮了,必然会消沉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像这样的家长,先不忙责怪,还是让他们了解一下“罗森塔尔效应”吧,从中也许能悟到一些教子之方。请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鼓励都有可能造就一个人很大的成功。
二、教孩子“阅读”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别忽略我们的父母。“阅读”父母,不在于他们拥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我们的父母,在走过童年之路、少年之路、青年之路后,已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生活已为他们提供了种种宝贵的经验。父母对我们的种种告诫和提示,更多的不是出自书本,而是来自他们真实的生活。古人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话是俗了些,却绝对准确。
《辽宁青年》上有篇文章名为《父爱昼夜无眠》,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帮他的儿子早些还上房债,晚上不辞劳苦地在浴室为人擦背挣钱,正巧有天晚上他的儿子与父亲相遇了。儿子失声叫了“爸”,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他说:“是的。”而且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他没有一刻比那时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
英国诗人赫伯特的话也许能概括出一个父亲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他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其实,我们周围有无数个令人感动的好父亲,同样母亲也是令人敬佩的。
记得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且无人能替代的。正是这种普通的言传身教使得子女一天天成熟,并且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韩非子》中,曾子杀彘教子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听说。倘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做出榜样,不信守诺言,孩子又岂会信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有了曾子的行为做了儿子的模范,才使得言传身教这一典故成为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做孩子的“第一个伯乐”——全方位引导、评价、赏识孩子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做孩子的第一个“伯乐”。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看家长如何引导。每个孩子都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正是有了这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更需要家长、老师来正确引导、宜疏不宜阻。“昔孟母,择邻处”,正是说孟母在孟子小时候带着好摹仿、不受拘束的他迁移到了一所学堂附近,使得孟子受到学习风气的感染,并跟学堂中的人学习礼仪和知识,而成为著名学者。
倘若孟母对孟子的好奇心、模仿心围阻而不正确引导,那不光《三字经》要重编,孟子的一生也将被改写。故鲁迅认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
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各种人和事时,那种只围不疏或重围轻疏,忘却客观规律的现象俯拾即是。不少家庭为防止孩子感染黄色之气,竟对孩子立下“约法三章”:不准读武侠书刊,不准入录像厅,不准去网吧。企图以“三不准”在孩子身边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但教育孩子犹如治水,不能学鲧的那种只围不疏之法,而应取禹的那种既围又疏之法。孩子爱看影视,爱读武侠书刊,这是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及好奇心的必然反映。治理这种社会问题,学校、社会和家长固然要有综合防范的网络,还要兼之多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才能奏效。
有了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家长除了正确引导外,还要全方位积极加以评价并充分地赏识自己的孩子。请看上面这张成绩表:
实话实说,假如我们的一些家长在接到成绩单时,大都会摇头叹息,轻下断语:这不是一个好学生。上表是鲁迅先生在1905年留学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时的成绩报告单。至于后来鲁迅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头脑中放出金子一样的光芒,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差,不能单以学习为标准,况且人是有变化的,目前学习不好,是一个“后进生”,将来学习成绩可能提高,可能变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爱迪生上学仅三个月就被学校老师看作低能儿。回家后,母亲对他精心培养,使他最终成为举世无双的大发明家。
故而家长们要全方位评价子女,发挥其能力,对孩子充满信心,鼓励并积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另外,家长还要给孩子们多一些锻炼机会,让他们多一些不顺利,培养他们不畏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直面错误与失败,毕竟失败比欺骗要光荣得多。
周国平曾经说过:“人来自泥土而归于泥土,其实也是土地上的作物。”教育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的,故教育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只不过是间接的。春去春又回,花落花又开。愿教育这颗火苗在中华大地上蔓延不止,生生不息。在社会、学校和我们家长朋友的共同合作下,去年的拉拉藤即便变不成葡萄,至少也可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单位:山东沂水夏蔚第二初级中学,沂水,276400)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黄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