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关键词〕独立;自我选择;成长
有一次看《非诚勿扰》,一位男嘉宾自述了他独立自由的生活与传统观念所产生的矛盾。父亲总希望他有稳定的生活状态,娶妻生子,对他这种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始终抱有偏见,并视为今生最大的遗憾,以致于即使到了癌症晚期,每次见到男嘉宾总是欲言又止。对此男嘉宾颇感难受,既想去看望病床上的老父亲,却又忍受不了老父亲那样的表情。说到这里,男嘉宾不禁潸然泪下。
主持人孟非随后讲了他的三个同事的故事:同事A在高考落榜后,她的父亲非常生气地说:“你没考上大学,你想知道我现在的感受吗?我现在都感觉没脸活着,想从楼上跳下去死了!”忍辱负重的A复读一年,考上了大学。同事B非常优秀,她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逼她结婚,父母说:“你不结婚让我们怎么面对邻里乡亲?”B问父母有无考虑过自己的感受和幸福,她的父母说:“我不管,我只管你结不结婚。”B无奈之下“立刻”结婚,一直到结婚的前一天,她还在工作,现在她还是不愿意总在家待着。同事C夫妻关系很好,很孝顺父母,国庆长假回老家,父母不停地问她:“为什么别人家都有孩子,你们却不要?”C被逼得彻底崩溃,说:“再说一次生孩子的事,我再也不回来了!”
从男嘉宾的经历以及孟非的三个同事的故事,不难看出虽然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所说的话,所操的心都是为子女好,但这样的关爱听来却始终让人有种如梗在喉的感觉。虽然他们都是关于父母关心子女婚姻话题的,然而对教育子女又何尝没有借鉴启示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也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盘,如果家长一味地逼迫孩子驶入自己规定的轨道,并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其后果往往并不像他们期待那样。孩子被逼急了则适得其反,反而会走上相反的成长轨道。
曾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始终在尽力地爬着,可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看到蜗牛慢吞吞的样子,心急如焚。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可蜗牛全然不顾人的情绪,依旧慢慢地爬着,偶尔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人,仿佛说:对不起啊,我已经尽力了。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便对这只小小的蜗牛又拉又扯,甚至拳脚相加。蜗牛受伤了,爬得更慢了。人彻底失望了,在极度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啊?”人朝着天上喊,天上却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往前爬。可就在这时,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调皮地闪烁,温暖的风儿也拂过人的面颊,人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舒服。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怎么我以前没有看到呢?莫非是蜗牛在带着人散步?这时他才明白了上帝本来的用意:上帝不是让我牵着蜗牛来散步,而是让蜗牛牵着我来散步啊!
是啊,蜗牛天生就是那样的速度,又岂能靠外力加以改变呢?如果固执地认为让其变快,就是对它好,是对它所谓的关爱的话,那么在散步的路上只能得到失望。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也是如孟非的三个同事的父母一样吗?我们总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快点,再快点,生怕他们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人生的起点上。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我们的任何关爱都是恰当的,关爱得越多越全面,就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却不知这样的关爱忽略了他们自身的成长规律,淡漠了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抹杀了他们的自我选择权。于是,在我们过多的关爱下,不再听到孩子回家后对学校趣事的精彩描述,听到的只是对学习压力的一声声叹息;一到寒暑假也不再看到孩子天真无邪的笑靥,而是一个个无奈却又没有办法的苦笑。
想想,作为父母,与其出力不讨好地逼迫孩子使其逆反,倒不如放低姿态多给孩子以喘息的时间,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给他们一定的自我选择权,陪孩子一起享受慢慢走路的快乐,我们也许收获得会更多。不仅有一路的花香、鸟鸣和露珠,更有孩子天真快乐的笑靥、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以及为人父母、成功引领孩子成长的喜悦。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杭州,310023)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黄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