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蕾
摘 要:高职院校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大量“双师型”教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会计专业近年持续招生火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现有“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已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凸显。为了解决此问题,建议建立政府、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维长效培养机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总体培训计划,教师应自主发展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双师型”教师 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是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一贯要求,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生就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适应市场的需求,来尽快树立高职教育办学的特色与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中,实践教学已经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专业知识的统治地位已经让位给更为重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要实现培养职业行动能力这一目标,“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关键。
一、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涵义
有的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评价中认为,只要具有讲师职称,又同时持有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教师均可认定为是“双师型”教师。这种认识是对“双师型”教师的一种典型误解。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完全是通过书本学习、考试的途径获取的,如果相关教师根本没有真正从事会计岗位的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是真正具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既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或“双职称”(既获得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又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对于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又要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素养。拥有“双证书”或者取得“双职称”的教师是否认定为“双师”,要看是否符合下列条件:一是拥有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否与会计专业相关。比如获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获得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二是看教师是否具备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本身从来没有会计的从业经验,不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不会纳税申报,不会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也就不能指导会计实践教学,就不能将其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界的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要成为职教教师,要有5年或5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经过2年半的培训后,参加国家考试取得职教教师资格后方可从业。我们也应该根据各学校的校情,制定相应的标准,对于会计专业老师“至少有2年及以上的会计从业经验”应作为认定“双师”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建立政府、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维长效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现有“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已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如此严峻的形势跟我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需求产生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建立政府、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维长效培养机制。
(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既可以取得高校教师职称,又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职称或职业资格开绿灯。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投入力度,推动高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国家教育部推出的“国培计划”,省教育厅推出的“省培计划”给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但国培、省培计划目前每年给高职院校的名额有限,应适当增加。
(二)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总体培训计划
学校应首先制定出符合学校校情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然后对所有的专任和兼职教师对照标准进行认定,对于符合条件的授予“双师型”教师认证证书,同时学校给与一定的岗位津贴。借助新一轮的评估工作的契机,对“师资队伍”这个评估指标的关键要素“专任教师”,重点考核其学历、职称、专业技能水平等的提高和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科学规划,并加大投入,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双师”素质培训,报考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等,利用多种渠道,促进教师成长。
(三)教师应自主发展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每个会计专业老师都应该遵循自主发展、阶梯发展、环境应用、教育创新等自我发展的规律,积极对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设计,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形成浓浓的教育爱,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教师们经常会抱怨教学任务过重,学校没有给每个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平台,但其实换个角度思考,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应该是被动的等学校来安排教师去提高学历、职称,也不该等学校来安排教师去参加“双师”素质的培训,等学校安排去报考专业技术职务,等学校安排去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应该积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每一年撰写几篇学术论文,申请什么级别、内容的教研科研课题,报考怎样的专业技术职务,怎样合理的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都应该在年初做好规划。当然,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愿承担教学任务,只去创造条件成为“双师型”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基于发展性任务,课程排序参照职业发展阶段,职业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类型的知识,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一个实践框架。解决了主动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而不是被学校要求我们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事半功倍。用高尚的师德引领,形成对学生浓浓的大爱,不去计较学校给的培训机会是不是公平,自主培训,根据自身情况阅读材料,请教他人,记下学习所获,现在网络的发达,各种名师的教学视频并不难搜寻。不去计较利用寒暑假挂职锻炼是不是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只要付出了肯定会有回报,用好每年寒暑假的3个月,是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最有效途径。不去计较职称评定上谁先谁后,只要潜心研究教学,撰写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自然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也自然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参与者观念更新,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学校也要加强引领,树立全局观念,更需要教师自觉、积极地为自身发展创设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尽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