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

2013-04-29 01:28刘咏宝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当代大学生思考

刘咏宝

[摘 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增强其政治参与意识,强化其参与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政治文明的前提条件。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的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52 — 02

所谓大学生政治参与,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对于政治参与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关联性的基本了解、认知以及把握;二是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所展开的参与其中的实际行为。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表现。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客观上要求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就当前现状而言,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从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健康、积极而又相对理性的发展趋势,然而大量的调查分析却显示出当今大学生在政治参与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从当前呈现出来的问题来看,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参与意识,这是值得肯定、积极向上的地方;但如果从实际参与的情况来看,其相应的投入却相对较少。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审视,大学生总体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参与基础和相应能力,表现为基本上能够对社会有较为正确的政治认知,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但在实际上其相应的行为与活动的投入却是滞后的,呈现不对称的发展现状,甚至还会出现与认知背道而驰的现象,这是一种不稳定的政治心理状态。就以在校大学生参与政治选举和被选举为例,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年满十八岁,作为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投票选举是可供其选择的政治行为。从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看,总体上而言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性及热情应该要高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在实际参与选举上,他们的实际表现反而可能更消极。现有社会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政治时事的关心并不少,而实际参与的比例却明显偏低。这种偏差与当前我们所处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有关,也与对大学生在“三观”上的教育与引导重视不够有一定关系。

(二)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兴趣,政治情感冷漠

当前,大学生普遍都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他们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对政治文明进程期望值很高,政治参与的理想化趋向比较明显。然而大学生理想上的期待和现实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对培养大学生们浓厚的政治兴趣与情感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当前社会政治中存在的贪腐现象、司法决策中的透明度不太高、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信息隐匿等少数行为,会明显地冲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再通过“晕轮效应”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客观的社会大环境,严重挫伤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再加上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又较为狭窄、途径有限,导致对政治缺乏兴趣,产生政治冷漠心理。

(三) 政治参与的功利性倾向明显

少数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由于受“功利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影响,往往把政治参与活动没有作为本身目的来看待,而是视同裹挟了一定乃至较强功利性的一种行为手段或方式。比如,在大学生奖学金评定上,为了获得较高的年度或学期末的综合测评成绩,以利于评优以及评奖中获得优势,一部分学生在自身政治热情不高甚至存在一定抵触情绪的情况下,仍在形式上参与一些政治组织活动。在加入政治团体如大学生入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不少大学生入党目的是为了增加将来就业的筹码,以致入党后的表现还不及入党前的表现,这实质上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政治参与行为。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

20世紀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促使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务实,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往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各种考证、培训、社会实践、实习等方面,这在实际上挤压了大学生政治学习和政治参与的时间与精力,使得他们在这方面不愿意花时间。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政治生活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现象,同时又由于现实社会中也缺乏大学生表达自身诉求和政治意见的有效渠道,会导致大学生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感到明显的无能为力和较强的社会挫败感,这会对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形成显著的负激励效应。而对于社会监督缺失、钱权交易贪污腐败等政治体制中的一些不公正现象,更直接导致人们消极看待与应对一些公共政治活动。对于比较务实和富有激情的大学生更是如此,由此形成了部分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冷漠。如在选举活动中,大学生没有有效渠道去了解选举对象,在投票中往往会随意投票、弃权或请人投票,不珍视自己的政治权利。这充分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参与兴趣,政治情感冷漠。

(三)历史传统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把劳动人民牢牢的控制住,充分利用封建的伦理道德来禁锢人民的思想,导致了封建的等级制、家长制的盛行,以致历史发展到今天,还存在有崇拜权威、依附权威的封建残余。在面对政治事务时,这必然导致大学生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呈现政治参与积极性不够的倾向。另外,漠视公民权利、参政渠道不畅的政治环境也会挫伤大学生的参政热情,这种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大学生虽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个群体,但这种历史传统的负面影响也会波及到他们。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参政议政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作为参政议政的一个构成主体,部分大学生明显意识不到这一点,参与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参与与否,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一些大学生虽然也经常参加一些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但他们的初衷是迫于学校纪律硬性约束而参加的。还有部分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虽然表现的很积极,但是并不清楚自己参与政治的真正目的所在,甚至还有极端错误的认识。当然,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是把政治参与当作实现其它目标的手段,是服务于其他目标的。如大学生在入党、加入公益组织等活动和其它社会活动等,多是从培养能力为出发点或是为了自身将来的发展等,是把自身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很少是为了通过自觉进行政治参与来推动国家和社会政治民主的进程。

三、促进大学生积极进行政治参与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在要求在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健全完善,当前取得的政治改革成果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期待来说仍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对于激励那些正处于政治参与意识比较淡薄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我们所取得的这些进步还是不够的,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环境。

(一) 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扩大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对于其真正主动参与政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主体意识左右政治主体的行为,因此,为了调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就需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其主体意识的强化需要相应地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进行教育和培养,要求摒弃“附庸意识”,“无所谓意识”,增强他们对政治的信赖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们进行充分的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自觉性的激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等发达程度国家建设的承担者,同时更应该成为政治民主的倡导者、支持者、参与者乃至推动者,任重而道远。这就迫切要求高校重视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引导与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文化知识教授的同时,也同时注重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培养,广泛地开展法律、公民、道德、责任等方面意识的教育,以此促进并扩大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二)强化政治心理调适

政治心理表现为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一定的政治动机、目的以及政治态度。西方民主政治了解的渠道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很多力图建构民主政治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鉴,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讲,应比西方国家更成功。之所以造成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期望值过高,追求过于完美的政治理想。 他们关心政治,關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值得肯定的,但没有认识到民主的进程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想的政治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和调节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矫正动机和提升参与成就感。既要矫正大学生过度的自我中心意识、不纯的参与动机可能导致的政治参与的盲目性与功利性,同时也要防止大学生因自我意识淡薄所引起的政治参与热情不足、动力较弱的政治冷漠。

(三)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环境,弘扬主流政治文化

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无疑应该是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外在条件。如前所述,当前社会上有些不太合理的司法不公,贪腐现象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产生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基于此,社会要加强政治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设,建立与完善一系列的有利于政治参与的社会制度建设,积极完善与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与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另外,为了弘扬主流政治文化,高等院校应通过理论教育、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等渠道进行主流政治文化宣传教育,让主流政治文化真正占据学生的思想阵地,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对现存政治制度真正产生认同感,激发积极进行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政治参与的自觉性。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要想达到让大学生广泛积极而主动参与政治的目标,必须增强大学生对于政治民主的兴趣,强化其对社会政治的信任与依存、主体意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进行政治参与实践,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努力。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真切地认识到政治冷漠的消极性、危害性,将其与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要通过主动学习,增强政治参与对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关联性等方面的基本了解、认知以及把握,奠定政治参与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应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逐步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看待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具备较强的辨识能力,为当前与将来进行良好的政治参与,培育积极的参与意识与政治热情。当前,大学生要从身边的民主参与做起,逐步培养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勇于担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 考 文 献〕

〔1〕张树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6).

〔2〕李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04).

〔3〕蒋霞张健.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5,(01).〔责任编辑:卜亚杰〕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当代大学生思考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性别社会化与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