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认知冲突 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

2013-04-29 03:31朱春清李九玲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8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认知结构化学教学

朱春清 李九玲

【摘 要】认知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基础因素之一,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是培养其学习能力的核心。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本文分析了认知结构缺陷的成因,并提出四种优化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冲突;化学教学;认知结构

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其任务不只是传授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林崇德老师主编的《学习与发展》一书中所说:“学习能力,从其构成和实质来看,它是学科知识、技能、策略经过内化和概括化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认知结构”,联想到学生的化学学习,可以看出,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是培养其学习能力的核心。

一、认知结构的缺陷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很多学生把化学认为是“第二外语”,主要是因为化学内容琐碎、难于记忆而缺乏信心。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有科学的构建认知结构,或者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忽视了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学生认知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量少

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量不大,就缺少用来同化新知的适当概念。大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动机和智商只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而不决定学习的成败。原有知识不仅决定学习难易,而且常常决定学习的成败。所以,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量少,构建化学认知就有困难。

2.知识可提取性低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机械理解,导致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善,所以在需要知识时不能很快的提取出来。正如一个图书馆一样,如果书是杂乱无章堆在一起,那我们想找某一本书就很困难,但如果我们把书分门别类的排放整齐,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书籍了。

3.负迁移比例高

由于原有的知识并没有牢固掌握,理解不透彻,所以常常不但不会产生知识的正迁移,反而可能会出现负迁移。

二、引发认知冲突,优化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与认知冲突密不可分,认知冲突不仅是认知结构之间产生的矛盾,而且是认知结构转化的基本条件。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外界的人为因素,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来促进学生积极、高效地优化化学认知结构。

1.利用教学中新、旧知识衔接点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我们在高一必修1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认知冲突: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入手,举例反应“3CO + Fe2O3 = 2Fe + 3CO2”它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任何一种,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经过这样的认知冲突后,学生一定会将知识掌握的很牢固。

2.运用惊奇实验引发认知冲突

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人的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中,客观事物与个体预期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情绪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具有新异性、变化性的刺激超出个体预期,就会产生惊奇情绪,如果个体发现这一刺激与自己认知需要相联系时,惊奇就转化成情绪性兴趣。个体一旦产生由惊奇转化来的兴趣,往往会在心理上伴以某种冲动感,将有助于学生产生“跳一跳”去学习、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心向。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惊奇的实验可以引发认知冲突。

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的教学中,可通过演示“向用脱脂棉包裹的过氧化钠粉末中吹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得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发生强烈的碰撞,引发学生认为“二氧化碳可以灭火而现在看到的二氧化碳可以点火”这一认知结构上的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规律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在学习原电池时,判断正负极的方法中有一条是“一般,活泼性强的金属做负极”,而学生往往忽略了“一般”二字且没有深刻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这时教师便可以这样设置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可以更好的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活动环节一、由Mg、Al、和稀H2SO4溶液组成原电池,判断其两极并写出电极方程式。

活动环节二、由Mg、Al、和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判断其两极并写出电极方程式。

在第二环节中,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如果按照平时规律的话,Mg应该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与环节一中的相同,但正极又该如何写呢?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进行活动环节三。

活动环节三、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要有电流计),让学生自己组装原电池,并测电流方向。

实践证明,Al才是负极反应物,那产物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完成方程式的书写。同时,学生也能得出“原电池的负极是要能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地进行反应”的结论。至此,学生开始整理自己的知识了,开始有意识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了。

4.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习某一章节时感觉很简单,不存在困难,但是一旦进入测试阶段,就会出现思维障碍。究其原因,这些障碍都是因为学生局限于原有的知识框架之中,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作孤立的理解,一旦遇到综合性的化学问题,便会造成思维的中断。

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一节知识的内容“钠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时,学习了钠和水、钠和稀盐酸这两个置换反应后,教师提出“钠和硫酸铜溶液”如何反应呢?学生很快就会根据思维定势——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写出“2Na + CuSO4 = Na2SO4 + Cu”这样的方程式。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来造成认知冲突。事实胜于雄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教师要多引发认知冲突,强调知识间结构的联系,多帮学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演绎主要知识,形成网络,并把主要知识纵横渗透,从而形成化学知识的立体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优化化学认知结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造成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成原有知识结构的顺应,优化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所学知识记牢记清,更容易形成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另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什么时机设置什么样的认知冲突,还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认知结构化学教学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