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市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养

2013-04-29 10:42吴莺
新闻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人文素养主持人

吴莺

【摘 要】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养高低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下。本文论述了主持人人文素养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提升和培养人文素养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广播节目 主持人 人文素养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广播节目的灵魂,其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传播效果。一档优秀的广播节目,应该既能带给听众知识上的满足,又能带给听众精神上的愉悦,更能带给听众思想上的启迪。因此,对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和人文。据此,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可以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方面。人文素养既包含深刻的理性思考,又透露深厚的情感魅力,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听来并不陌生,但在主持人研究领域被关注却是近几年的事。一方面,一些主持人因人文素养的式微或缺失,伤害当事人或普通听众的事件频发。如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节目主持人在某次评论听众短信时表现出地域歧视,语调认真地让该位听友“滚”出上海引发热议。另一方面,一些知名学者及主持人从理论及工作实践出发,对主持人的人文素养进行有益探讨。如央视《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曾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审视当前媒体环境,大声呼唤“媒体善意”。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既是党对广播节目的要求,也是广播节目赖以生存的根本。广播节目的收听率不高,或者说听众对广播节目不满意,归根结底是因为广播节目没有充分考虑和满足听众的需求,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二、市级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体现人文素养

就广播节目主持人而言,人文素养除了体现在对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精神上。具体而言,是指主持人超越“微笑亲和”的浅层表达,由表及里,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感受,关爱、体察听众,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广播节目策划中要突出人文关怀。市级广播节目既要“唱高调”,又要“接地气”,要策划出一档雅俗共赏的广播节目的切入点在于人文关怀。在现今娱乐泛滥的传播氛围中,我们看到一些广播节目为追求高收听率,不惜降低节目品位,哗众取宠。以目前比较流行的唱歌类选秀节目为例,有些节目主持人不以尊重听众审美品位、提升百姓的文艺鉴赏力为节目出发点,而采取剑走偏锋的方式,以“毒舌”、“互呛”等方式来吸引听众的耳朵。相比之下,定位在“兼具娱乐与人文情怀,全民参与、情感倾诉”的音乐访谈类节目,将“谈话”与“音乐”二者有机结合,“音乐歌曲”负责“娱乐全民”,二者结合完成“情感倾诉”,“谈话”负责“人文关怀”,两者有机结合,避免了节目的低俗化。

其次,在广播节目播出时要凸显人文精神。广播节目经过精心策划、编导,应当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对主流道德即真善美,如诚信、忠诚、友善、宽容等等这些积极的价值观基础上。对于不代表社会积极主流价值观的人和事,在报道或采访时,要确立好主持的角度。以市级广播常见的谈心类节目为例,对于参与听众所表达出的一些非主流的观点,主持人既要给他们一定的表达空间,尊重他们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又不可为追求收听率而哗众取宠,对其一味放纵,甚至是附和,而应当有技巧引导其他的不同意见能够对他们的观点、行为展开批评,对社会受众和这些群体本身进行正面引导。

三、市级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培养和提升人文素养

正如前面所述,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养渗透节目编播的全过程。广播节目在积极满足听众收听需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听众的思想。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努力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是正确定位角色,坚持自由平等。目前,广播节目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节目主持人因此错误的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一类是唯“听众是上帝”,另一类则是在听众面前自以为是,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会拉大主持人与听众间的距离,严重影响主持人与听众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一些主持人凭借自身职业带来的优越感,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容易用清高、骄傲的态度来为听众“解决问题”,采取简单说教的方式指挥听众,他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甚至意见不和就切断连线、打断谈话等等。这种情况在访谈类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访谈类的嘉宾大多不习惯通过电波实时发表意见,很多人在节目中由于紧张等因素也容易出现各种失误。这时,节目主持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驾驭好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节奏。同时,在节目进行中,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理性看待意见的交锋,认真倾听专家或是普通听众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决别人的观点,更不能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架势。

二是增强辨识能力,追求理性和求真。我们不可否认,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广播节目主持人经过科班学习,业务技能得到了较全面的训练。但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假新闻、假报道的出现,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主持人一句不准确的话,可能影响听众对于事件或是人物的判断,进而产生负面的影响,更何况是虚假消息的传播。目前,各市级广播电台均开设了类似“正点播报”的新闻资讯类节目,在节目编播过程中,除本地资讯由记者采编外,还可能引用其他媒体的一些信息,诸如微博、论坛等。但如果主持人未对这些信息加以辨识便播出就容易出现问题。为了提升自身的辨识能力,主持人应当在工作之余,多关注节目可能涉及领域的知识、发展动态等等信息,以提升甄别能力。同时,广播主持人要保持独立思考的风格,在事实面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能不经过考察和研究就盲目的推断和决定,人云亦云。

三是多深入基层,感悟百姓生活。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主持人的真情实感才最真诚、最生动、最能打动听众。我们能体会,相比某些节目满场煽情、虚情假意,汶川地震后央视节目主持人赵普在节目中的真情流露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激发受众的情感。我们发现,一些广播节目主持人,是从校园直接走上广播台,缺乏对基层生活的了解,因此,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讲套话的情况。还有一些主持人,不注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地播读文字,根本引不起听众的收听兴趣,更不用说打动听众了。要在广播节目中体现人文精神,关键在于始终与听众在一起,这不仅依赖于广播主持人的播音技巧,更多的还在于主持人是否了解听众、是否清楚知道各阶层听众的关注点。深入基层,观察百姓生活、工作,与他们积极沟通是了解听众喜好、倾听听众疾苦的最好的方法。无论广播节目主持人多出名,都不应该脱离百姓,否则广播节目生命力会大大减弱。

四是保持学习热情,丰富自身生活阅历。一方面我们发现,如今“事实真相”已不再是当代观众需求的全部,“给我权威解读”,“给我分析结论”是观众对广播节目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市级广播节目中新闻类节目占据着半壁江山。要做出个性化的新闻类节目,仅仅靠读几篇大同小异的新闻稿就显得远远不够。我们可以看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的新闻封锁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的信息公开对比,主持人要在广播节目中从各个角度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世界。另一方面,要告诉人们一个新闻是“怎么回事”并不难,只要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就可以完成。但要告诉听众“为什么会这样”,要依靠主持人对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理解后,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给听众。听众会在一次次的收听后,对广播节目主持人进行评价。成功的广播节目或是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认同关系便在一次次的“给予解读”与“认可接受”的过程中得以确认。

广播节目主持人人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逐步地提升起来。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不断带给听众“熟悉而又陌生”的惊喜。

参考文献

①李笑艾,《广播电视财经节目主持人素养及主持技巧》[J].《新闻窗》,2010(3):98-99

②李璐,《新媒介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素养的提升》[J].《新闻研究导刊》,2012(11):71-72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人文素养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