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报道要在“四度”上做文章

2013-04-29 00:44刘建昌
新闻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四度

刘建昌

【摘 要】社会新闻对晚报、都市报来说,可谓是“看家本领”。这类报纸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粮,每天版面上大量好看、可读、有趣的社会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新闻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民情,能够激起读者某些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如今在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以及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下,传统社会新闻的操作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形势下社会新闻报道该如何创新与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晚报、都市报吸引受众的“王牌”,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新闻 四度 创新突破

一、目前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业界和学界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甘惜分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社会新闻定义为“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社会伦理道德的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轶事的新闻。”大多数人认为,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科技、文教新闻而言的,不受行业的局限,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一类新闻。社会新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包括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风尚、各种社会变故、自然变异等等。

由于社会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和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市民最为关注的新闻,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读者的种种信息需求和参与社会、关注社会的愿望,因此成为读者最爱看的新闻。

采写和报道社会新闻是众多都市报和晚报的重头戏,但从目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来看,尤其是新的舆论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社会新闻的报道面过于狭窄,信息源比较单一,过多的关注于来自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新闻,过多的关注杀人、防火、抢劫等刑事案件,过多的关注交通事故等报道,有趣的、好玩的社会新闻分量不够。

二是内容肤浅、格调显得不高。正因为社会新闻的主要新闻来源是公检法司等部门,导致犯罪、案件等新闻占据了版面相当大比例,报道内容涉及敲诈勒索、强奸猥亵、投毒、贩毒、偷盗抢劫、行骗、拐卖绑架、杀人行凶、非法禁锢、破坏公共设施等各类罪案。一些把关不严的报纸,甚至将色情和暴力题材当成媒体吸引读者的卖点。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不够,过多的就事说事,冷冰冰、干巴巴地陈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少有关注事件中的人物背后的命运和故事。

三是一些能放大处理的社會新闻的深度还不够,还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没有去做深做透,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四是缺少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人情味不够。在很多社会新闻的报道中,我们过多的去关注当事人的生存状态,而没有关注到人的思想感情、尊严、隐私等,过多的关注其表面,而忽视了其内心世界。

二、社会新闻的“四度”转变

正因为目前社会新闻报道大多存在上面的问题,加之目前遇到互联网、微博等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冲击,另外舆论宣传环境也控制得比较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新闻报道上进行变革和创业,唯有这样才能继续让社会新闻成为都市报的“王牌军”。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社会新闻报道要在“四度”上做文章。

1、深度

自从有了微博等网络传播方式,加之广播、电视的实时传播,传统媒体在社会新闻的快捷、时效性上已不占有任何优势,甚至可以说成为劣势。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社会新闻在深度上下功夫,比别人更深入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剖析,这是我们可以抓住的一个优势。

深度首先就是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不断的追踪。比如轰动全国的张氏叔侄冤案报道,我们要想出彩,就一定要接触到事件关键人物、探寻到当事人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持续关注。除了第一篇本地媒体独家报道外,随后《人老了家也变了样,十年光阴恍如一梦》《此案放在今天,肯定不能定罪》《心愿:跟家人一起过平凡日子》《王冬父母获20万元司法救助》《张高平称不会去拿110万元的赔偿》等十余篇报道,多角度地展示了冤案背后的沧桑变化,多篇稿件为独家,质量领先同城媒体。再比如2月初,安徽小伙秦小亮1.7万血汗钱飘落上海街头遭抢拾事件。除了春节前持续报道外,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又奔赴上海,独家现场采访这一事件的后续报道,有图片、有对话,还有他现在在上海的状况,显得比同城媒体高人一筹。

深度还体现在要有我们的谋划和思考。在歙县叔侄冤案报道中,我们除了常规报道外,还在事件发生半个多月后,用五个版的篇幅,聚焦《高墙外的伤痕》,将焦点对准了事件的配角——当事人的家人,从而警醒社会制造冤假错案的危害。这一组报道无疑大大提升了新安晚报在歙县叔侄冤案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分量和档次。

2、广度

一提到社会新闻,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公检法司新闻,就是杀人、抢劫、火灾、交通事故等新闻,这样的新闻也大量呈现在版面上。从关注度来说,刑事案件的确比较吸引眼球,但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下,大量的各类案件报道不可能都能刊发,而且也不允许放大处理,因此我们要拓宽社会新闻的报道面和报道范围。

其实,只要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的、恶的、感性的、离奇的事都是社会新闻的素材,例如:灾难事故、好人好事、感情纠葛、道德风尚、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生活变化、婚姻家庭、风俗习惯、趣闻轶事等都可划为社会新闻之列。

即使以公检法司社会新闻来说,我们也要由目前过多的关注刑事、治安类案件,向关注刑事、民事、经济案件并重转变。比如我们跑法院口的记者,不能整天盯着刑庭审理的一些案件,也要将一部分目光转向关注民庭、经济庭审理的一些案件。另外在目前严控负面报道的形势下,一些好玩、有趣的社会新闻应是我们努力挖掘的方向之一。

3、角度

社会新闻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简言之正面的社会新闻是以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事件与人物为报道内容,负面的社会新闻则是以负面的、消极落后的事件与人物为报道对象。但因为媒体现在过多的报道案件、事故、火灾等社会新闻,这些负面、消极或者说灰色的新闻占据了媒体的大多版面,让人感觉正负面报道一定程度上有所失衡。

其实有些社会新闻事件没有绝对的正负面之分,完全可以通过变通角度的方式将负面报道正面化处理。比如发生一起重大客车交通事故,两家媒体去了现场,一家媒体过多地去渲染事故现场的惨烈就是负面报道,另一家媒体在现场采访中发现,事故发生后有一名乘客不顾自己受伤,积极帮助营救被困在车内的其他乘客,重点报道这一正能量,而事故只是这个报道的背景,这样的报道就变成了正面社会新闻。

再比如对中小学生暑假溺水案件报道,如果单纯去报道这一悲剧事件,可能被定义为负面报道,但如果我们在报道这一事件的同时,重点去探讨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再适当做些警示和提醒,这样角度一变,呈现出来的报道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负面新闻了。

4、温度

干巴巴、冷冰冰地陈述新闻事件的经过,是目前不少社会新闻的通病,稿件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社会新闻要做的有“温度”,从某种程度上能体现一个新闻媒体的人文高度和人性关怀,才能彰显媒体的民生情怀和“平民化”本色。比如说一个案件报道,我们除了要关注案件本身及当事人外,其实这个案件还会牵涉到很多相关人,如当事人的家庭、朋友等,我们要学会多关注受其牵连的人的思想、生活等。如歙县叔侄冤案报道中的《高墙外的伤痕》稿件,我们将焦点对准了事件的配角——当事人的家人。

另外,案件报道中我们要学会让单个案例成为社会的警示牌。每个看似单独的案件,其实都是社会矛盾的一种集中表现。所以,要改进现在这种仅关注案件本身的狭窄视野,将案件报道写得充满人性关怀,让读者看后有种“这是前车之鉴,我必须时刻规避”的感慨。

要学会将简单的、微小的社会新闻谋划成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策划活动。例如新安“爱心超市”就是我们去年精心打造的一个公益品牌,目前已逐步成为一个市民信任、社会认可、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微公益爱心平台,正在成为新安晚报公益行动的一个闪亮招牌,而其缘起就是一篇简单的社会求助的新闻稿件。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四度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类型及“四度”原则探析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
“四度”提升派驻工作实效
数学教学中的“四度”调控
追求“四度”课堂 成就完美人生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力求“四度” 写出精品
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四度”
“四度”管理出奇兵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