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摘 要】近年来,传统媒体受到了网络媒体、互联移动媒体终端等新媒体的挑战,“报纸消亡论”、“电视消亡论”等各种危言耸听的论述层出不穷。在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手持终端的流行与普及,的确严重冲击着传统媒体,报纸读者也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但是笔者认为,技术及渠道的创新发展与融合不会导致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的消亡,它会促进传统媒体联合起来建立全媒体信息平台的同时,加速传统媒体以自身优势加强内容创新的进程,成为与新媒体并存的主流媒体。
【关键词】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 内容创新
一、媒介融合及融合新闻的概念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首先体现在媒介的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Pool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广义上可解释为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集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媒介融合”还体现在新闻的融合上。“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的理念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论坛公司和媒体综合集团两家媒体公司率先进行实践的发展模式。媒体综合集团将它旗下的《坦帕论坛版》、坦帕电视台和坦帕湾网站全部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坦帕新闻中心。“融合新闻”广义上是指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媒介之间彼此的界限逐步消解,新闻传播业务走向融合的状态。狭义上是指文本、照片、视频、音响、图表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它以非线性结构呈现在网站上,各种媒介内容相互补充,形成多媒体叙事,呈现出微内容组合式结构,更注重互动性。它强调后期编辑制作,以原创的个性化内容和形式为其标志,是在媒介融合时代下产生的一类新的新闻报道方式。
目前在国内,媒介融合大致概括为:内容融合、三网融合、终端融合三个方面,正逐步形成大传媒产业生态。
二、报纸的内容创新
传统报纸为了应对网络媒体、手机终端等新媒体的挑战,积极升级改造,已经开始发展网络报纸、手机报纸、新型电子报纸等数字媒介形态。传统媒体在稳固以前单一的文字、图片信息形态优势的同时,紧紧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向数字化进军。当前,从依托《人民日报》出现的人民网、《南方周末》网络版等全国知名报纸到《齐鲁晚报》网络版等地方性报纸,我国许多印刷型报纸都开设了网络版。这些网络报纸的出现,均是传统纸质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自我升级的典范。报纸数字化最有力的证明为手机报的出现与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彩信或网页浏览手机报,也可以从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新闻客户端来浏览新闻。传统报纸以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抓住了广大年轻受众,稳固了已有的市场份额,开发了新的盈利模式。
从报纸的生存发展来看,优质内容仍然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为信息提供了传播渠道,大量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但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真正具有价值及权威性的信息内容相对稀缺,而这种既有权威又有价值的优质内容正是报纸这一传统媒体最具有优势的核心要素。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支撑着新媒体的茁壮成长。人们利用大众媒介获取信息,其技术与渠道,只是一种手段,获得优质的内容才是最终目的。随着技术的更新,有些媒介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例如BP机、CD机、录像带等,但其承载的优质内容却以其他媒介为依托继续存在。因此,对于报纸来说,如何进行内容创新并提供带有自身特色的优质内容尤为重要。
对于提供优质内容的具体做法,首先需要精选选题。编辑人员可从网络上获取丰富的选题资源,既可以把握读者的需求,也可以了解市场动向。例如,可以把一些时事或社会热点事件、流行语、关键词、社会热点词语等内容作为选题或标题来吸引读者眼球。在选题过程中还要注重角度新、入口小、语言俏等因素来争取受众,激起他们读下去的欲望。①此外,还需要依据报纸自身特色,强调本土、原创、个性的选题与内容。
其次,“内容为王”是新闻的生命线。而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则需要增强新闻的深度、厚度、可读性,并增加与读者的互动来区别于新媒体多维、互动、形象等特点。在单一新闻内容报道之后,为了使新闻资源得到最大挖掘,编辑人员应当做好相关新闻的链接,努力为受众打造多维的阐释空间,充分延展新闻评论,做好深度报道。这既可以为受众提供对新闻事件多方位的解读,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放受众对该新闻事件的评论,吸引受众购买报纸并且密切关注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与此同时,报纸还要追求“独家观点”来提升自身竞争力。除了本报自身的资深评论员的观点外,还可加入权威专家及微博上的平民舆论领袖等的评论,为受众打造一个既权威又多维的阐释空间。②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在进行报道之前,记者与编辑人员应联动起来,事先利用媒体新闻平台详细展开调查,征求多方意见,在可能会引起社会重大反响的事件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报道的深刻性与解释性方面寻求砝码。③例如《华西都市报》要闻版推出了“决策”栏目。他们通过扩展事件性报道的宽度,挖掘事件性报道的深度,使报道内容更具思想性,帮助受众明晰真伪得失,看清事件背后真相。该栏目着眼于公共新闻背后的追问,着眼于关注本土党政、民生、法制、教科文卫、市政建设等领域公共政策出台的背景与深度解读。④
此外,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报纸还可创新新闻报道模式,把报道内容改变为信息聚合与事件过程的展示。由此,媒体由信息供应机构转变为用户平台。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美国纽约时报集团与《华盛顿邮报》参与Google新闻实验,创造出名叫“正在发生的新闻(Living Stories)”的产品,并将媒介融合的新闻报道模式由以往的“模块新闻”组合推向“聚合互动新闻”模式。《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将他们采写的若干不同主题的新闻放入Google所提供的同一技术平台上,以跨媒体整合新闻。该操作使得同一主题的新闻内容全部呈现在同一页面上,每个主题可按时间顺序展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用户还可按照主题、参与者或通过多媒体参与探讨相关新闻。该模式使相关新闻得到不断更新与更正,其所包含的相关新闻背景与历史、同一主题其他信息来源的链接等,为用户全面了解新闻提供了方便。这种模式满足了受众获知信息的需求与好奇心,可谓报纸内容在媒介融合的创新举措。当然,该模式需要媒体提供可聚合与开放的端口,要求有可嵌入、可抓取、可修改,并能实现双向互动的新闻内容。⑤
最后,若想在内容上有所创新,报纸编辑人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素养,在组稿上要体现人文素养与知识素养的结合,在审稿上要有较强的社会素养和技能素养。扎实的新闻专业基本功还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综上所述,报纸内容创新的方法有精选选题、以内容为王做好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以及创新新闻报道模式。报纸在大众媒介中具有主流地位及权威性,只要在媒介融合时代中明确自身特点,找准方向,就可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①耿金花,《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编辑素养的新思考》,《中国传媒科技》,2013(3)
②薛晨,《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编辑工作的时空转向》,《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2)
③李鹏,《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创新路径——以〈华西都市报〉内容创新与改版战略为例》,《中国记者》,2011(6)
④周洋,《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1)
⑤蒋丽平、梁春芳,《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编辑》,2009(6)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