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013-04-29 03:31杨廷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杨廷芳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教育实践,从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31-02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不再限定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是时代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所教的班级中对学生进行了收集、处理信息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同时还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主动性,首先采取激励法。每次对能在学习新课前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或能收集到更有价值的资料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如在他们的课本扉页上盖上一枚奖章或贴上一张小贴画。笔者发现孩子对这种奖励很在意,平时他们常常为获得到多少次奖励而交流。每学期末,利用班费对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强的学生再次进行物质奖励,让学生为自己的能力提高而感到自豪。其次,采取循序渐进法。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和家庭情况的不同,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各不相同:有的通过翻阅工具书;有的通过互联网络;有的则通过看电视;还有的通过询问家长等。为了照顾全面,我先让学生试着收集一些简单的资料,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收集作者的简介及时代背景、诗词中的名句等。因大多数学生都能收集到相关信息,也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之我又让学生尝试收集与语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由简到难,逐渐能想方设法查找资料,无形中学生增加了收集资料的信心,提高了这方面的兴趣。如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时(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身世之后,无不对她的才华表示赞叹,同时也对这位女才人的遭遇感到怜悯。学了本首词后,学生意犹未尽,竟主动把收集来的她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吟诵起来。这与我以前直接把作者简介传授给学生,效果大不一样。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收集、处理信息,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印象深刻,感悟真挚,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方面也容易做到突破教材,即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在我的有意安排下,学生逐渐对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不仅不局限于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还把相关的图片、光碟、实物等带来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较好地提高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二、指导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掌握好的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因能力和心理差异,刚开始我让他们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时,仅部分同学较积极,能千方百计搜集到资料。有的学生坐享其成,依赖别人收集的成果,根本没有或不花时间找资料。对此,我给予学生收集方法和途径的指导。最常用的方法有:查阅书刊法、倾听交谈法、网上搜索法、观察事物法、调查采访法等。当然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远不止这些。我常建议学生不止用一种方法,以达到掌握更丰富的所需资料。

学生有了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还不够。有的学生对搜集的信息不加整理,往往在用到资料时,拿来“照本宣章”的读起来,甚至一字不差,一段不漏的读,嗑嗑吧吧,语句不流畅,有时还会出现不认识的字当堂问老师或同学的现象。交流的同学不顺畅,倾听的同学自然索然无味,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对此,我建议同学们必须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大限度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基本方法有:分类法、归纳法、筛选法、组合法等。另外规定准备交流的资料必须提前读通顺、读流利,别人交流的资料不许再重复交流,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做到认真倾听等,这些都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上习作指导课——《我的家乡》时,我让学生首先通过倾听交谈法向自己的家人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未来等。接着又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刊物等查找家乡的游览名胜、经济发展、地方特色等相关资料。众人拾柴火焰高,交流信息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的同学把自己参加过的四节两会(即山东平度的地方四季节庆:春季的樱桃节、夏季的西瓜节、秋季的葡萄节、冬季的芹菜节和仁禾生姜交易会、旧店苹果展销会)的照片带来滔滔不绝、津津有味地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特产;还有的同学带来了旅游景点门票,录像带等,又和同学欣赏起游览胜地,回味无穷。学生们思绪如潮,个个跃跃欲试,似乎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写出了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的赞美家乡的文章。学生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综合、分类、整理,获得了具体形象的整合信息,不仅拓宽了写作思路,丰富了写作内容,还提高了写作兴趣和质量。

三、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的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会收集并擅长整理信息当然是一种好的习惯,也是时代赋予的一种能力。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求我们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渗透,逐步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恒心”方面的培养。刚学收集信息时,大部分学生觉得较麻烦,仅十几个同学能按时完成任务,大多数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但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逐渐尝到了收集信息的“甜头”,能主动完成作业。收集信息虽然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但学生正好利用收集信息完成课外阅读的任务,而且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更有兴趣了。在课堂上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同学共享,不仅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增长了不少知识,给老师的授课起到了辅助作用。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植物篇《广玉兰》和《夹竹桃》两课时,细心的同学早已收集到在平度的现河公园就有一株正盛开着的夹竹桃花,在我们的校园内就有两棵广玉兰。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我与学生边学课文,边一起观赏了这两种植物,学生在诵读这两篇课文时,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因学生养成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习惯,在学每一节课文前都能主动去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老师授课也方便了很多。为给同学们养成好的习惯,我们还定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不定期地组织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对优胜者给予表扬、奖励,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养成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有时也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指导学生办剪贴报、手抄报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平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收集信息对自己学习的帮助,让学生产生坚持不懈地收集信息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学生在信息的搜索、处理、运用中,走出了校园、走上社会、走进自然,走入了信息海洋,有了学校生活中从未有的生活体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S].2001.

[2]袁业涵.愿课外阅读的海面上千帆竞发[J].1996,(12).

[3]金振邦.阅读与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J].镇江教育,2004,(2):2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