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材施教”与高等职业教育

2013-04-29 00:39黄志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因材施教

黄志艳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学有所得,所以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和学习目标,实行差异化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尽可能多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基础差别;目的差异;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01-02

所谓“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成长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教育,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条件和方式下成长、成才,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在幼儿园里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方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分辨单数和双数。乍一看到这个问题时对于同样是一名老师只不过是高职教师的我来说感到十分的无从下手。我的“无从下手”主要表现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跟一个没有任何数学知识,也就顶多会从一数到一百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解释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按照普遍的教学方法来说,凡事能被“2”整除的就是双数,反之就是单数,但是对于此阶段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除法”运算,所以这种方法用在幼儿园小朋友身上根本就行不通。最终令我惊讶的是没过几天我的女儿就会区分单数和双数了,方法很简单,比如你问她“5”是单数还是双数啊?她就会伸出五个手指头,然后两两并在一起找朋友,能并在一起的就是找到了朋友,如果最终有没找到朋友的手指头存在的话此数就是单数,反之若所有的手指头都找到朋友了那么该数就是双数。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结果。通过此事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理解和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合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关系密切。因此,对孔子的“因材施教”必须有新的理解,并有所发展和提高。

一、高等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今天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意义,都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家的确认。作为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要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还应在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我认为,高职高专“因材施教”的“材”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学生自身具备的“才”;另一方面是指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不同,实施个性教育;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众所周知,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旨在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本身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人们认知的特点而实施的一类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有别于其他类别教育,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指出的一样,“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批热心工程技术、热心一技之长,拥有技能,愿意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回报社会的人。”对于这类人才,应该采用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不少院校积极创新,探索各种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道路。高等职业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一类教育,不应误认为是某一层次的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可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我们山东省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注重开设技能型的可以堪比本科教育的教育,培养出了大批“双证型”人才,深受社会欢迎。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成果。

2.“因材施教”是各类教育的普遍规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是古今中外都非常推崇的一个教育原则,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予以了实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也大力推行因材施教,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的多样性。随着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各种层次和门类增多。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生源结构逐渐呈现多样化,所以在校的学生日趋显现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素质等参差不齐,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针对各类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4.高职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使“因材施教”成为必须。高职生一般是在专科层次录取的,他们大多属于智商较高、情商较差,自尊心、上进心较强而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但是虽然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他们学得确实不够扎实,但毕竟经过了十几年基础文化知识的强化训练,也属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一般求知欲、学习热情较高,关心专升本、自考本、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等考试信息,但对自己的前途未来和社会定位却较为迷茫和无助。所以针对他们的学习现状和特点要“因材施教”。

5.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岗位需求的多样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针对职业技能岗位的需求而制定。但现实中社会的岗位需求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除了少数用人量大的岗位可实行订单式培养外,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设的现有专业无法囊括所有岗位。即使相同专业的学生面对不同岗位,岗位知识、素质、技能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个性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受教育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这是毋庸置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智力因素上,也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上;不仅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不同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上。另外,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同,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并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学习、实践,扬长避短。

2.要注重教学方案的灵活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前提,但同时应该看到,即使是对同一专业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岗位需求,侧重点也是不同的,甚至是有较大差异的;另一方面,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不能“按履削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专业应这样,相同专业也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有所区别。也就是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对学生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外,应该有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除分级分专业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开设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方式,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有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得到相对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3.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培养既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和教育目标。我院一直在实行的双证书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就是培养这种人才的一种模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又通过培训鉴定具备了相关专业的岗位技能,这就是社会亟需的实用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应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应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

4.要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一开始就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特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为院校发展的动力。因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表现出比普通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更强的亲和力。也就决定了高职高专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为此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科和专业建设,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这就是要“因”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体系,实“施”高等职业“教”育。

5.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贯彻好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还必须根据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中配备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否则,即使我们明确了各种各类高职人才的能力要求,制订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当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段实训时,就会出现因我们教师的现有实际实践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只有我们切实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使高职教育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得以落实和保障。

6.要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应改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状况,尽可能创造条件,结合实际,使两者融合在一起。近几年来,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逐渐涌现出了工学交替、订单式和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方式灵活多样。

总之,“因材施教”是中外教育家普遍推崇的教育规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比其他类别教育具有生源结构多样性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且必须搞好“因材施教”。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毕业生岗位需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锐意进取、誓争一流的同时,也应当树立忧患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的更新我们的办学理念,创新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巫春英.我国“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价值取向演变评析[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4.

[2]程争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因材施教[J].内蒙古教育,2008,(1).

[3]侯书亭.伟人自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