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摘 要: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受物质条件以及应试教学等的影响,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便成为了可能。因此,校本教材开发中应融入德育元素,应注意因材施教,应渗透安全教育以及应传承传统项目。
关键词:体育教学;校本教材;德育元素;安全教育;差异
农村初中受体育器材有限、场地设施不足、器材消耗迅速等因素的影响,更受体育中考“画圈圈,定项目”、片面追求体育平均分进而稳定中考总均分的急功近利式追求的影响,教师之教“很艰辛”,学生之学“很乏味”。因此,笔者就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校本教材进行了实践与开发,以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一、融入德育元素,在有形训练中培育品质素养
传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虽是分列而提,实则互为融合,互为渗透。体育教学,尤其是在体育竞技活动和体育游戏活动上,也应该有效地融入德育的元素,将隐性的德育化为显性的体育活动。笔者在校本教材中编写了《体育游戏》一节,其中开发并设置了“你会走吗?”这一项游戏活动。活动分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单人定向方位走,即在教师的指引下,要求向东、向西等走;第二个环节是3人围成圈,手挽手定向方位走;第三个环节是6人围成圈,手挽手定向方位走;第四个环节是小组自我感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第五个环节是学生感悟回答,教师补充。第六个环节是再次6人围成圈,手挽手定向方位走。通过课堂的实践,学生们很快发觉,1人定向方位走,快捷方便;3人定向方位走比较困难,到6人定向方位走时,不仅互相埋怨和责怪,而且速度极慢。在自我感悟阶段,学生很快就得出了要团结协作,必要的时候自我(个人)要侧行甚至倒行,以满足整个团队的快速前行,教师适度进行延伸,类推至整个社会。而最后再次6人围成圈,手挽手定向方位走时,不仅速度明显比前一次快速,也是对学生自我感悟所得的一次现场验证。通过游戏活动,在实践——感悟——验证的基础上,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理性知识感性化的认识,也有效地提升了体育校本教材的品位和档次。
二、立足学生差异,在分层施教中锻炼体育能力
传统的“齐步走”固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之间的差异,也确实阻碍着质量的提升。在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中,笔者确立了“将学生的差异当做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这一理念,粗放式地将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兴趣、体能差异分别开发校本教材的教育内容。以女生为对象,针对她们大部分不喜欢非常剧烈的运动,而且考虑到以后工作大部分以室内工作为主的特点,在选择和创编体育内容时应该以幅度小、运动量均衡的项目为主。比如室内保健操:在狭小的办公室中利用桌椅或者垫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用性保健操练习,既可锻炼全身,又可局部防治,以徒手练习为主,老少皆宜,很适合女性类以及经常伏案读书学生练习。下蹲起——手扶椅子做下蹲起立动作;运眼珠——双目眼珠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斜上、斜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次;揉腹部——双手重叠,拳心向内,隔空(不接触皮肤)揉按腹部,正转、逆转各10次;擦脚底——赤足,在地板上或地毯上摩擦;荡双腿——双腿分别伸直,在空中上下荡腿10次;擦膝盖——双手放在膝盖上,同时向左、向右旋转10次,再用拇指点按足三里(大腿外侧膝眼下三寸)10次;转颈项——头颈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次。此外,仰卧起坐、瑜伽、太极等也是非常适合女学生学习的。而对于男生,针对他们的体力和耐力均优于女生且体育兴趣广泛等特点,则在校本教材中编入走、跑、跳的结合(障碍练习、越野练习等)以及支撑、悬垂、攀爬和体操、搏击健美操的组合练习。尤其是后者,不仅是日常生活和以后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动作技能,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还有助于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体能,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并发展勇敢、果断、自信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针对差异进行体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实践,切实避免了农村初中體育设施与器材不足的窘状,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也真正体现了“关注人的终身发展”这一理念。
三、关注安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目前的安全教育,已经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体育安全教育,除了更多地重视运动安全外,尚没有很好地融入整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中。体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则能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为此,针对火灾险情,在校本教材中我们编写了《匍匐前进的技巧——低姿、高姿、侧姿和仰姿》一节,并在教学后开展实践竞赛活动。在该节的游戏竞赛中,我们尤其针对火灾的特点,融入了“弯腰低跑(不得超过1米)与边跑边脱已着火外衣”这一项目,通过实践,我们见到了千姿百态的脱衣动作,并在学生们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了三种迅速有效的脱衣方法,以待下次修订该校本教材时编入。同时,还针对地震灾害,在校本教材中我们编写了《地震中的“互救”——50米背人负重跑练习》与《地震集体“大转移”——1 000米障碍跑》两节。关注整体安全,并将相关的避灾、逃灾方式编写进体育校本教材内,不仅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且突出了趣味性、实际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在有效培育学生逃生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增强了安全意识。
四、紧扣区域特色,在传统项目上传承体育文化
各区域的传统体育项目具备其独特性、群众性、品牌性和传承性。而传统体育项目形成的特色体育文化,则是该项目的“核心”。体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如果丢失了本区域或本校的传统项目,则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立足本校、本镇临太湖而享东南风,凭借力稳风润的优势,着力编写了《风筝文化的来源与发展》《体育器材的自制——风筝》《体育运动的推广——放飞》等三节内容,这些内容从自湖中航行依靠鹞笛、鹞灯导航逐渐发展至今的风筝起源为导入,最终成为集风筝制作、放飞于一体,融技艺、文化于一炉,纳运动、娱乐于一身的校本“体育传统项目和文化”。当然,还结合着学校的乒乓球特色,在体育校本教材中编写进了《乒乓荣耀的历程》等章节。这些内容的编入,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地方、校本等特色项目与文化的传承。
五、瞄准编写节点,在注意事项上融进教育整体
校本教材的开发虽有一定的自由度,也有一定的时空性,但其开发不是随意而为,更不是心血来潮,否则,它的编写与学校的办学事业、与地方的教育发展、与学生的个体需求等内容都将格格不入,成为“两张皮”的现象。只有注意好编写的关键点,方能真正融进学校教育的整体。首先,它理应紧扣《体育课程标准》,在标准的范围内予以实践和尝试。要紧扣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和健康知识与技能等四个价值维度去选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其次,要确立开发的宗旨,不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目中有人”的开发,而且要紧扣本校、本地区的传统、特色以及学生的学情去开发。其三是要有效转变学校领导层面乃至全体教师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并实施体育校本教材不仅不会影响体育中考以及中考总均分的成绩,甚至能有效促进和拉动该类成绩,同时对学校的特色化办学、品牌化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