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摘 要:经济常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奠基之石,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常识的教学,统筹教材内外、教材之间的知识,统筹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发展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也是新的经济背景和新的课程标准之下教学创新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经济常识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崭新思维理念,其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为切实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即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着眼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其次要对教材之间及相关知识进行优化整合。第三,教师要构建大教学观,既考虑学生眼前,又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统筹前后知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常识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情况指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针对青少年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生动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际上是要把学生放在真正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
只有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并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可行性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问题不在于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知识的有用性既是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常识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经济常识的真正要义不仅仅在于对概念、术语、原理的简单掌握,还在于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答当前社会经济现象以及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和必然性。为达此目的,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统筹的方法,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统筹教材观点与现行经济政策的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国家宪政的依据,因此宪法的修改是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与经济常识直接有关的有一处,即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支持”一词的增加表明我国加入WTO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依法”一词的增加表明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它所联系的知识点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为此,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决定:一是把粮食风险基金直接发放到农户,保护粮农种粮的积极性;二是保护耕地;三是每年农业税下降一个百分点,五年后取消农业税。再加上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切实落到了实处。这比教材上关于发展农业问题的介绍要具体,更便于接受。
2.统筹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书本知识只有被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时,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魅力。因此教学中对知识的必要迁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怎样统筹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笔者仅举两例:
例1.知识点:人民币的流通及管理。知识迁移:超市书店,医院等单位有无假币鉴定权?有无没收权?谁有没收权?有没收权的单位要履行什么手续?到银行存款时,发现假币怎么办?又要履行什么手续?实施过程:讨论法。知识归纳:超市等非金融机构无鉴定权和没收权。金融鉴定机构经鉴定是假币并没收时要开具《货币真伪鉴定书》和假币没收收据。存款时如有假币,银行可有权鉴定并没收,并向假币持有人出具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刷的《假币收缴凭证》,持有人如有异议,也可到人民银行授权的当地鉴定机构申请鉴定。此法可使书本知识生活化。
例2.知识点:失业保险。学生兴趣点:钱怎么交,怎么领?参照什么标准?法律依据: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具体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职工本人按工资的1%的比例缴纳保费。领取时应具备三个条件:(1)单位和个人履行缴费手续满1年;(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人。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可能因故失业,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学生因此会特别关注。此举也使学生消除了“政治课是空洞的大道理”的误解。
3.统筹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关系
对知识(数据)本身解读的过程是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觉悟提高的过程。统筹三者之间的联系既是经济常识本身的需要,也是教学创新的目标,更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当作充满活力、有尊严、有人格、有个性的个体,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就是学生的课程。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才能使经济常识的教学肩负起起启智、养德、审美的责任。教学是兼容百家,与时俱进的整合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真正以人为本,政治课堂才能春意盎然,经济常识才能常教常新。
参考文献:
卢梭.爱弥尔.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1.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誗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