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教学中游戏策略使用的误区及矫正

2013-04-29 22:39顾刚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者音符节奏

顾刚琴

课堂上,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觅得与学生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教学手段,大部分老师会将游戏引入课堂。诚然,游戏作为孩子与生俱来的虚拟情境,它与孩子的生命发展是同生共长的。游戏在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的同时,也为那些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孩子找到一台较为适切的心理调试器。但有些游戏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因目标指向不明,出现了“游戏渐欲迷人眼的”浮华表象,从而导致游戏的主体功能错位。

误区一:游戏主体错位——强化了教师,闲置了学生。

《do re mi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老师已经在三个音符上方标了相应的数字。老师唱到哪个音符就小朋友竖出相应的指头数。

1 2 3

Do re mi

师唱音符,学生竖相应的指头。

师:请小朋友注意,老师要加大游戏难度了。

3 2 1

Do re mi

师唱音名,学生边思考边竖相应的指头。(do re mi 的巩固环节)

整个活动,孩子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竖手游戏中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看似顺应孩子天性的活动,实则远离了设计此游戏的目标达成。尽管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唱这几个音,学生忙不迭地竖起了相对准确的手指。但细细思量,本游戏最大的“受益者”是老师,老师反复地巩固着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do re mi,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习得的反而是与教学,内容背道而驰的竖手指。此时。游戏的最大功能则是检测谁竖的手指准确而非谁将do re mi 读的准确。此设计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应该在教者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新知,以达到内化、掌握、运用的价值旨归。这样強化游戏形式,弱化游戏功能的学习活动与其运用,不如不用,可谓本末倒置。

误区二:游戏价值退位——热闹了课堂,缺失了目的。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旋律的骨骼,音乐的灵魂,更是音乐的脉搏。它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识谱教学更是如此,仅仅有单纯的旋律没有节奏,学生就无法感受旋律的美,这样唱起来也没有美感。于是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生动的感受节奏,出发点是好的,但最后在热热闹闹的游戏中似乎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节奏。可谓是游戏时风风火火,拍打节奏时一头雾水,不知玩的目的何为,从老师层面看,只知道为他们提供游戏素材,没能理清游戏与节奏的内在关联。

以上所列,只是游戏教学中的一些伪游戏、泛游戏的典型现象。这些教学现象很好地呈现了游戏在课堂中的存在状态:有游戏策略,却忽视了游戏的价值实现。要走出繁荣游戏的泥潭,我们必须立足游戏的精神实质,从游戏的目的、功能入手,从学生对游戏的需求出发,对本应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游戏”进行“深度耕犁”,让游戏在凸显情境的同时达成“游戏为教学服务”这一终极目标。

一、定位好游戏的主体性与实效性

还以《do re mi》教学为例,我们不妨换个方向: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老师已经在音符的上方标了相应的数字。老师说到哪个数字就请小朋友们迅速地唱出相应的音符。

1 2 3

Do re mi

师说数字,学生反复唱音名

师:请小朋友注意,老师要加大游戏的难度了。

3 2 1

Do re mi

师继续说数字,学生反复唱音符。(音符的巩固环节)

如果教者能够这样换个角度来设计此游戏,从发挥该游戏的终极目标出发,很快就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由于教者心中有了清晰的目标意识:是让学生反复巩固唱名,提高学生的唱谱能力。师生在融洽的“老师竖指头,学生唱音名”的游戏中直抵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游戏的策划者,我们还可以让同桌两人轮着不竖手指头,让每个孩子都能经历反复强化唱谱的历程。这样的形式既强化了学生是游戏主体的本源,又春风化雨般地强化了游戏的新知内化功能。游戏的主体性和实效性在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中走向融通。

二、平衡好游戏的趣味性与目标性

将游戏应用到课堂中,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使游戏同时具有游戏和学习的机能。课堂中使用游戏,必须在趣味性与学习性之间找到平衡。如果过分注重学习,那么游戏就会变得无趣;如果过分注重趣味性,那么将会扰乱课堂秩序。

听过我们老师的一节音乐欣赏课《铁匠波尔卡》,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打铁的游戏情境场面:听一段音乐,打铁时大锤子和小锤子分别发出怎么样的声音,一起模仿一下,并且老师出示节奏让学生按节奏模仿铁匠们打铁的样子(这时的游戏就没有失去音乐性),这样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有效的感受力。

三、落实好游戏的交往性与发展性

我们体校是从五年级开始招生的,因为其学习性质的特殊性,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他们都是些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相对薄弱,识谱能力也很差,一开始上音乐课我就用七个音符帮他们起名,并且慢慢的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五线谱上的位置,音乐课上我也是用琴来叫他们的名字,久而久之学生对音高有了一定的概念,这样的话,识谱也就不再是望而生畏的事了。

儿童是通过游戏发起人际交往的,将学习内容置于开放互动的游戏活动中,既有利于他们学习内容的巩固、内化,又有助于他们识谱能力的提升。

游戏作为儿童最自然的交流和存在方式,它给儿童带来的是轻松而不是负担。设计游戏活动时,只要我们遵循其内在规则,确立其主体价值,不断强化其目标功能,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游戏独有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教者音符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YOUNG·节奏
音符(两首)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