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摘 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要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惩罚教育;原则;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大力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惩罚”也越来越不被认可,惟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在很多教师都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去“惩罚”学生,甚至一谈“罚”色就变。我认为这是人们在批判体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抽象的人道主义的错误认识,对不当惩罚的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意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也是笔者的观点,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惩罚教育。我想自己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也离不开惩罚教育的作用。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惩罚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要正确理解“惩罚”含义
必须明确,就语义而言,“惩罚”包括了“体罚”。但“惩罚”决不只是“体罚”,更不是伤害、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而现在,不少人都把惩罚与体罚看成同义词,这是一个误解。教育方法同时就包含了正当的惩罚。目前国内权威的最新版本的《教育大词典》(1999年版)将正当的教育惩罚界定为“一种教育方法”。教育中的“惩罚”是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进步的一种“具有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二、要坚持科学的“惩罚”原则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会起到激励性的作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终生受益;用得不好,会伤及一个人的自尊心,令人消沉,一蹶不振,产生“破罐子破摔”心态,则误人一生。所以在实施惩罚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惩罚要有据可循,不能是无故的解恨与撒气,更不能为惩罚而惩罚。一般学生犯错,都应尽可能地使用说服教育,但对极少数学生,在进行多次说服教育后仍没有悔改,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这时就必须要动用惩罚,以达到负强化作用。惩罚是对学生进行多次反复地说服教育无效时再启用的。“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但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惩罚不是为了“治”他,而是为了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錯误,明确是非观念,培养他的责任感。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而言,一次严厉的惩罚会胜过N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让他刻骨铭心,知错而后改,这就是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此外,学生犯错的原因往往复杂,因此在处理时,先要冷静地分析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把握分寸。因为只有有理有据的惩罚才会使学生心悦诚服。
2.惩罚要灵活适度,要因人而异,不能刻板地使用惩罚手段。这一是指惩罚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二是指应该因人而异地使用惩罚。按常理来说,简单粗暴的方法难以奏效,所以惩罚的前提必须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胆子小,耐挫能力相对弱些,惩罚应轻些,言语措词上讲究些,并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惩罚的“度”;一般而言,对于外向,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惩罚可略微重些。当然,充满睿智的惩罚是最高层次了。因人而异,因问题而定,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太轻,学生会觉得无所谓,起不到震慑作用;太重,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甚至产生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
3.惩罚要符合心理学,要有计划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会自然产生一种准备接受惩罚的心态:我不对,我甘愿受罚。这种心态,往往是实施惩罚教育的绝好时机,此时明白的道理往往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所以,惩罚一要及时,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感等体验更深,使他们能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和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容易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二要坚决,惩罚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所有“隔靴搔痒”的做法都不可取。三要就事论事,惩罚应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而不能以此去否定学生本人。四要耐心,一个人一生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大多数情况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或许对于绝顶聪明的伟人能够做到,可是用看待伟人的角度去要求学生,似乎显得太苛刻了。所以在惩罚教育中我们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心理准备。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打是疼”的感受。
4.惩罚要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一方面惩罚的强度必须要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又必须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真正的伤害。要避免简单粗暴,粗暴的批评语言和行为只会起到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学生的恶性后果;要避免为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批评学生时“杀一儆百”;要避免当着其他学生、家长的面去历数学生的斑斑劣迹,这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推向更远,最终导致教育失败。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是反叛,逆反心理重,被批评后容易产生思想疙瘩,这时应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找学生谈话、慢慢疏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基础上去批评,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5.惩罚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获得学生群体的道德支持,也扩大惩罚的教育面。在集体中进行,且由集体监督执行。这样既有利于教育个人,也有利于教育集体。
三、要灵活运用“惩罚”方法
1.劳动惩罚法。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来作为惩罚方式,无疑是两全齐美的方法。
某男生,学习习惯不好,基础又差,“小滑头”一个。上课开小差,知识没掌握,作业不完成,要不字迹潦草,敷衍了事,像这种情况,容易演变成“拉锯战”,劳心劳神,而数学又是环环相连的。于是我让他放学后一个人做值日工作,并把作业一一重做,只到符合要求为止。而且我一直陪在他身边,盯着他做好每件事。一天、二天、三天、四天,本也想偷懒的学生不敢再自找麻烦了,而教室的确打扫得不错,我就在班级公开表扬他为大家所做的劳动,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满不满意某某为大家创造的这个环境?愿不愿意他继续为我们服务?”你说,会有人不愿意吗?这样一来,他若再不改,就要被全体同学所“利用”了。他才不傻呢!
2.自然惩罚法。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
某男生,天资不错,数学常稳居前列,我在学生面前也赞扬过几次,可我发现,我的赞扬并没有让他获得满足感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他处处流露出不屑,着实地妄自尊大,在几次明显地暗示后,他心里还是没真正改变,于是我决定在学习上“不管”他,由他傲着(他对学习是在乎的,这点我肯定),随着数学知识越学越深,他那点自以为是的能耐就捉襟见肘了,可我“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终于在“一无二次方程”、“平行四边形”、“圆”等内容前成绩节节败退,而以前不如他的几位倒在虚心学习下稳中上升,并已成功超越他了。这时,他眼中也流露出慌乱与不安,面对我时欲言又止,这时一切就均在我的掌握之中了。没有了傲气,他的数学我也就不用担心了。让他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体会到从成功到失败的巨大心理落差。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娱乐惩罚法。对于有的学生犯的错误较轻,一下子也看不出什么严量的后果,但时间一长,总是隐患,小错也会成大错,到时就为时太晚了。想给他“修修”,可又用不着太“冷面”、太严厉,这时不妨来点娱乐精神。
某女生,受遗传很有文艺细胞,而数学学得不温不火的,我着急,可她一点也不紧张,还时不时悠然地这错那错的,什么今天“括号没了”、明天“符号丢了”、后天“計算错了”等等,真叫人“愁”。于是每错一次,我就给她一次“机会”,在合适时为全班献上一曲,并且要具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既发挥了她的长处,唱好的还给鼓掌,让她很有成就感,又处处告诫着她,一错就要准备新歌了,“犯错必究”。慢慢地,歌越来越好听,而错也在不知不觉中不见了。全班也得到一时的轻松,并感到集体的温馨亲情。
4.奖励惩罚法。有时学生犯错并自己能够马上就意识到,对于这情况,不能急于批评、惩罚,但又不能置之不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奖”代“罚”,使学生在老师善意的惩罚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体会老师的苦心,增强学习的兴趣。
某男生,生性好动,嘴快,上课反应也快,我讲上句,他下句就出来了,而不经过考虑的十有八九是错的,如“1的倒数是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 “0”他立马接上!可话一出口他就马上意识到了,“没有没有的”!而同学已被他逗笑了。他的积极性要保护,又要让他学会先动脑再动口。于是我就让他当一回“数学老师”,给全班讲一道练习题或讲一段内容,为了这次上台,我就陪他“彩排”了好几次呢。并对他说,老师给你一次机会,改变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不光彩形象,重新树立自己充满智慧的形象。他也非常努力准备“脱胎换骨”。他后来考上了一所军校。
当然,惩罚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还可以写作惩罚、处分惩罚等等。
关键是要分清当时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恰如其分的选择惩罚的方法。马卡连柯指出:“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约束和规范。古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笔者认为,“惩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教书育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讲究处罚艺术,教育效果一定会明显提高,实施“惩罚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承受心理挫折的行为能力,也可以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使学生在“惩罚教育”的过程中明辨是非,不断地更新自我。
教育手段,就像磁铁的两极一样无法完全剥离。“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让惩罚教育与其它教育“和平共处”,绽放出素质教育的烂灿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