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 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 17:57:37成转瑞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性

成转瑞

摘要:问题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的核心。针对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无效问题”现象,历史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合理设计提问点,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遵循科学性、真实性、新颖性、启发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无效问题 问题设计 有效性

近年来,“问题”式教学在我们的课堂里比较常见,课

堂提问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中的“无效问题”现象严重

叶小兵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他认为:教师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应当符合以下要素:提出的问题应当围绕教学重点,并且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出的问题必须便于学生领会要求,因此,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明确而具体的;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研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简单的、重复的“无效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问题简单,无思考价值

有许多课堂提问,看似热闹非凡,实际没有什么效果,所提的问题学生只是回答“是、对、正确”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价值。如一位教师在教授《鸦片战争》一课时,在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老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后然后设问: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于是乎,学生将第一段的内容又读了一遍。由于这个问题在学生已经朗读的基础上再提出,显然是一个无效的问题。

1.2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自问自答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带来大容量的知识信息,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边问边讲以及边问边展示是教师自导自演的一种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生成”教学。很多教师一直担心浪费课堂时间,因此,往往是把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再通过媒体教学的辅助展示来解答问题,这样以来,学生没有足够思考的时间。教师将自己认为的问题以及结论直接展示给学生,没有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容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兴趣。

1.3 问题无实效性,满堂发问

满堂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普遍现象,有时一节公开课下来,教师就设计了30多个问题,学生回答也是乱哄哄的,目的性不强。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只是一问到底,问题设计无实效性。

為了解决历史课堂中的没有价值的“无效问题”现象,教师精心设计,通过环环紧扣的问题,有效引导,启发质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 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把握教材,找出问题设计的关键点

必须仅仅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只有抓住关键点,才能将教材吃透,才能更好的分析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才有利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才能从重点和难点入手。在教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我认真分析了教材,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设计了三个问题:①火种是怎样出现的?②星星之火是哪里点燃的?③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带着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求知。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步步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化难为简,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学生归纳出简洁的答案:①火种是怎样出现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②星星之火是哪里点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③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并通过精炼的板书“火种—火苗—燎原”形象生动地得出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视角新颖,内容处理巧妙,体现了历史的整体感和连续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入手点。为了使得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得知识,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那些没有兴趣的学生而言,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更快地获得知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多注重历史事件,而学生却更喜欢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历史事件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身上,比如辛亥革命可以从介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入手;洋务运动可以从李鸿章或曾国藩这些人物入手。这样提问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入手,学生就会以一种主动、轻松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2.2 了解学生,问在学生的兴趣点上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自我的阶段,对于一些历史现象和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如:我在讲《辛亥革命》这节内容时,对学生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孙中山没有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辛亥革命能否取得成功?通过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学生的讨论后,一部分学生认为可能不会失败,因为有了孙中山正确的领导就可以避免失败;一部分学生认为仍旧会失败,因为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后,教师又提出: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是某个领导人还是某个阶级本身的弱点?最后,教师总结了学生讨论的结果: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必将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这种逆向思维的提问方式能够有效的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外,还能够通过思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 巧设“活动与探究”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索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直奔主题”,也不要有唯一的答案,应该让问题带有一定的曲折性、神秘感和延伸性, 例如我们教学中常设计的“活动与探究”性问题。例如:在学习了“五四运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今,历史的天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青年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学生发言积极,很多学生结合时代讲到了要学习刘翔、李素丽等当代的楷模,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在学习了《南京大屠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讨论得出以下结论:①勿忘国耻,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中国犯下的罪行。②揭露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掩盖历史真相的险恶用心,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③作为学生,我们除了要深刻认识这段历史,还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祖国强大了,军国主义才不敢小看我们。通过开放性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问题针对性、实效性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左晓梅.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4(7).

[2]计强.中学历史问题教学与问题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0).

[3]李明海,陈一宁.简谈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处理[J]. 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10).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04:43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中国航海(2014年1期)2014-05-09 07: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