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群决策的协同管理

2013-04-29 23:48:39杨卓翰
关键词:协同管理管理机制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群决策逐步得以推广和应用。与传统群决策相比,网络群决策在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及决策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在管理上更加需要人、组织和环境的相互配合。管理协同理论是将系统科学里的协同学引入到管理学领域形成的,可以为解决网络群决策过程中出现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网络群决策 协同管理 管理机制

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影响,也使政府、企业的传统决策模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化、网络化逐渐成为主流,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网络群决策模式正逐步推广和应用。

1 网络群决策及其特征

群决策是由多人参加进行行动方案的选择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网络群决策,则是指平等的参与者们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当中进行信息的沟通,共同实现决策议定的过程。网络群决策可以分为决策知识构建、决策方案选择以及群体意见达成三个阶段。与传统群决策相比,网络群决策在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及决策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

1.1 决策主体规模大,结构层次复杂 网络决策群体具有较大的规模,通常是超过20人的大群体。决策成员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可以是同一行业,也可以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决策主体所具备的知识不同,对决策方案的评价和判断准则也不尽相同,各个成员之间交互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1.2 决策问题愈显复杂 网络群决策问题通常是复杂和难以确定的,决策目标有时模糊甚至缺失。如切克兰德指出:“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一种不安的感觉,一种事情应该有比现有更好的意识,而非一开始就有目标;在目标表达上,没有固定模式或者程序可遵循,通常是目标最优、满意、公平、合理、有效,而且有时目标间存在矛盾性。”[1]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还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不断影响决策目标,也增加了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

1.3 决策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进行 网络群决策的载体是互联网,而由于互联网具有跨时空性、非同步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网络群决策的决策环境与传统群决策相比有所不同。网络的跨时空性允许决策主体进行相对异时和异地的决策,减少了因为面对面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群体压力、心理防卫等方面的问题。网络的非同步性充分给予了群体深度思考的时间,而匿名性使决策主体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都有利于提高决策方案制定和选择的逻辑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由于网络群决策具有复杂性特征,因此在进行决策时更应加强决策群体、决策组织、决策环境的相互协同与配合,实现有效管理。

2 协同管理理论

协同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哈肯所创立。哈肯认为一般系统从根本上说都是和谐的、协同的,所有子系统协同的结果会产生出总体效应。序参量和役使原理是协同学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序参量是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出现的一个参量,它可以指示出系统新结构或功能的形成;序参量由子系统的竞争与协作产生出来,又起着支配或役使子系统的作用,这个过程被称作役使原理、伺服原理。[2]

协同管理是将协同学思想引入到管理领域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合理协调匹配人、组织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1+1>2”的协同效果,从而实现系统优化的管理方法。协同管理的核心原理之一就是序参量管理理论,即在影响管理系统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序参量。如果能找到并控制描述系统整体行为的序参量,就可以创造出有利于管理向有序化发展的演化条件和机会,从而主宰系统整体演化的过程,把握整个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3]序参量管理理论为建立网络群决策的协同管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流程如图1所示。

3 网络群决策的协同管理机制

依据协同管理的原理,网络群决策的协同管理机制应当由沟通机制、整合机制、支配机制以及反馈机制四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3.1 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是为使网络群决策中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大于各子系统或要素之和而采用的所有交流和沟通方式。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性是协同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决策群体才能进行信息交互,保证决策质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首先应当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对网络群决策而言,决策主体之间若缺乏信任,则导致决策主体的知识交互不完全、决策方案抉择上难以达成一致。信任有助于在协同管理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整合各子系统和要素。双向沟通是常用的有效沟通方式,其优点在于它具有反馈信息的功能,增加决策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互动性,能够使决策主体更全面地了解决策问题对象,进而协同完成群决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3.2 整合机制

整合机制是在网络群决策过程中,对协同子系统及要素进行的权衡、选择和协调的有序化处理过程。整合机制不仅包括对网络群决策系统内部子系统及各要素的对内整合,也包括对外部环境的整合。对内整合的内容如决策主体的规模、结构设置,以及决策方案抉择时为达成群体一致意见时所做的协调;对外面包括对外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提取、收集。整合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群决策各子系统及要素的优势,弥补不足,其中整合的方式及程度都对协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3.3 支配机制

在网络群决策中,序参量来源于各个子系统及要素的相互协作,但一旦出现后,序参量反过来支配、役使各个子系统及要素的行动,这个过程就是网络群决策的支配机制。例如在网络群决策的构建知识结构阶段中,决策主体通过协同交互产生决策知识,而创造出的决策知识役使决策主体以它的“命令”改变决策主体的规模、结构或交互程度。在此过程中,网络群决策系统自发地组织起来,从无序走向有序,作为此时序参量的决策主体知识支配了整个决策知识的构建阶段。

3.4 反馈机制

在支配机制发生效用后,网络群决策系统实现了协同管理所追求的一种整体功能效应。此时需要反馈机制将此结果与协同管理目标进行比较,检验是否符合要求。若协同管理的结果与目标一致,则说明网络群决策系统实现了协同效应;若不一致,则需要对之前的沟通机制、整合机制、支配机制进行重新考虑,循环往复,直至符合协同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刘明广.复杂群体决策系统决策与协同优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吳妤.协同学视阈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21.

[3]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228-230.

基金项目:

网络群决策形成机理及警务管理方略研究(2013SKX03-3)。

作者简介:

杨卓翰(1988-),男,山东烟台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公安管理。

猜你喜欢
协同管理管理机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6:28:24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企业移动协同管理平台
面向协同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研究
协同管理理论下的高校技防建设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28:09
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集成与战略联盟采购模式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