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卉兰
摘 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而课程衔接又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在对本校及苏州地区中、高职教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存在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出了一些适合中、高职衔接合理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衔接;职业教育
一位中职学校的校长指出:“老百姓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读更多的书,有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发展。改革招生政策,让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高职继续学习,这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路径和难点所在。所以,我们特别感谢中、高职衔接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这必将有利于我们中职教育更加健康发展。”因此,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25年中,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进、多种形式、开放灵活、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全民教育的发展,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高职衔接就成为历史必然。目前来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在现行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建立有效制度,解决各级各类衔接与沟通问题。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模式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复杂的兼容和适配过程。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衔接模式。目前苏州地区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贯制模式
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五年一贯制在教学上统筹安排教学计划,避免了学习内容的重复性,具有总体上的办学优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发挥。目前这种模式在苏州地区广泛采用,我校现有7个专业32个五年一贯制班级,有十年的办学经验。
2.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我校从2001年开始办对口单招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科率每年都达80%以上,2007年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停办这种模式。
3.分段式衔接模式
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毕业生,通过特殊的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学习三到四年,完成大专或者本科阶段的学习。这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为3+3模式或3+4模式。我校现在正在试点实施“3+3”和“3+4”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教育,从这两年的招生情况看,形势非常好,目前这种衔接模式最受社会推崇。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姜大源先生指出:“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对学生来说,选准专业固然重要,但每天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还是一门门具体的课程,如果学生的课程学完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却没有建构起来,那就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失败。目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标准不清
学生“学什么”,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课程的标准制定要科学。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标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目标随意性大,缺乏深入的调研。(2)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沟通对接,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毫无衔接可言。
2.课程内容重复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缺乏沟通整合,必然导致重复。这不仅造成严重的学习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降低了学习效率,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基础课程薄弱
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下列因素相关:(1)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2)目前中职生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课成绩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就读普通高中。
4.技能训练重复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在中职已经学过,并已取得了相应的证书,毫无必要的重复训练。
5.课程教材陈旧
现有的中职和高职教材,在内容上因循陈规,没有层次和梯度的递进,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具体讲授的知识点内容上相互涵盖,重复率高,整体来说,就是缺乏对接意识。
6.培养目标不衔接
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思考
中高职课程应是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是一个由窄变宽、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是横向拓宽课程内容,纵向深化知识结构,拔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一个过程。只有重视并针对中、高职不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通过对我校和苏州职业大学师生大量的问卷调查,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加以论证,力求有利于促进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衔接的课程体系。通过归纳分析,综合广大师生的意见,得出以下几点。
1.对于中职院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科学地制定培养目标,着重培养技能型人才;
(3)加强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增加缓压、抗压教育;
(5)增加校本教材的使用率,实施项目化教学;
(6)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课多一点,实施模块教学。
2.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实践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着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中高职课程不重复,明确方向和目标,高效、重点培养职业技术和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
(3)教材选择合理,课程内容丰富,专业知识深入,自主创新有内涵;
(4)教学内容要生动,小班化教学,师生有互动。
下一步我将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更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我校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以不断提升我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无论在“点”上,还是在“面”上,力求使本校中、高职衔接教育工作朝着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27-32.
[2]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3-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