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 00:44罗燕龙
南北桥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罗燕龙

【摘 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很认真,到头来政治科成绩却不理想,同样,也有些高中政治老师虽然备课、上课都很用功,可是所教出来的学生成绩也不如他人的这些现象凸显出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一些尝试,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12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所在,关注所在。“性之所近”,力所能及。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并达到学习效果。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激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就是说,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让学生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是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新课程理念的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激励、唤醒、鼓舞”的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采用小品《昨天今天 明天》的视频材料,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社会发展现状是政治学科的载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是其主导。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惟一科学的历史观”。在政治教学中,我们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到这些理论,只有提高了基本理论,才能在教学中防止非政治倾向。同样,提高和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对于增强学生的课堂认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但在当前教学形势下,仅靠单一的政治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了,知识的尽可能广博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处处留心学习,多读书报,不停地吸取知识的琼浆,必须多做读书笔记、多请教、多兼涉其他学科、多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吸取最新知识和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接触名师、名校及最新的教育资讯,把握时代脉搏,熟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阔眼界,尤其关注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的时事资讯,要能让学生真正觉得政治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政治学科是有生活支撑的、具有重要应用性价值的实用学科,使学科知识成为学生切实的生活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而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将教材中时代性、科学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性、丰富的人文性以及“三维”目标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如果教师不打破陈规,不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而错误地认为:教师是教书,学生是读书,教师只教课本知识,而学生也只有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就无法突破陈规达到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转换教育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摆脱“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陈旧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夯实基础。

四、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这使得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成为一种更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无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是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就成了课堂的主旋律。

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剩下了应试。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高考考纲将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高考命题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与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纲界定的理解能力、创新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更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说,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还有待于我们同行们的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