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平
摘 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体系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从校本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教、学生学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校本教材 教学对策 学习兴趣
笔者就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策,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充分发掘校本资源,加强校本教研,拟编校本教材
1.创设模块化的课程
要根据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状况和中职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现行各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教材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并有效对接职业,全面修订和编制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学习“活模块”。例如,美工(印刷)专业课程加入宣传画册制作、招贴画设计等内容;鞋类设计专业,则加入多媒体软件(PS及有关鞋类设计的3D软件)应用、升华成模块课程,使毕业生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2.整编实训化的教材
按照“必需、够用、可教”的基本原则,开发与完善现有教材,使教材符合专业特点并易于实训化。以美工(印刷)专业为例,在进行多媒体软件应用教学时,对如何获取多媒体素材、如何处理图像、如何处理音频与视频等,就要尽量细化一些,因为通过课程实训,能对学生以后的专业成长有帮助。
二、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1.课程体系的分层设置
初步探索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规律,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如根据本校实际,按专业特点划分为计算机、设计、商贸和文科类,各类再按三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教学层次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第二教学层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办公软件或工具软件,掌握一定的软硬件基础知识,能初步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教学层次强调教学内容与专业领域紧密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2.学习灵活化,学生分层学习
根据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因材施教。第一层次是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内容上进行整合优化,进入下一阶段专业级的学习。第二层次,操作不太熟练,但还有一定的计算机素养的学生,可以转入非零起点阶段学习,进入正常学习轨道。第三层次是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则实施零起点教学,可安排兴趣小组形式,加修零学分的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中职相应要求。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业务研修,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是非专业教师。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培养。
(1)集中培训打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设备和信息中心对计算机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批轮训,帮助计算机教师提高操作技术和理论水平。
(2)跟班培训强技术。采取不同技能分级跟班学习的办法,培训和锻炼计算机教师骨干,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强化计算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岗位练兵促提高。如举办计算机教师教学大比武,网页设计、动漫设计、电脑组装、综合布线、课件制作展示比赛活动,强化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理论及业务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
2.引入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加强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引入BTEC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植入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讓学生在课业设计中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格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
(2)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把学生融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有以下具体步骤: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以笔者在实施“电子板报制作”项目教学中教学为例:确定制作一张电子板报项目,实施项目的技术要点是Word格式化操作、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版面美化等;实施项目的具体步骤分为素材准备、版面设计、文字处理、图文混排、版面修饰制作五个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实施项目,最后由每个组对本组成员的项目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3)模拟训练法。解决计算机基础课中既要学生参与又要学生亲身体验的难题。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微型计算机”课程时,首先利用Flash工具软件进行模拟拆装,接着再进行相关硬件的介绍,再让学生实际参与。通过以上流程,学生既学习了硬件知识,又进行了实际操作,活跃了课堂氛围。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教学实效性
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平台海量储存功能,建立以电子教案、课件为主的教师教学资源库,及以习题、素材、在线测量、学生评价为主的学生学习平台。从而实现有形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时差及学生学习时间自主支配的问题,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四、渠道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改革及优化上机实训操作过程
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理、实结合,加深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规范。一是组建同组帮扶小组,通过学生检查或互查方式共同监督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建立教师讲、巡、查三级监督方式。教师要做到精讲、勤巡、认真查,既注意到优等生,又要兼顾后进生,达到提优又补差的目标。三是明确考核目标,要求上机完毕后要完成《上机实验报告》,使上机目的明确、上机步骤规范,并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2.促使考核过程化和多样化
(1)狠抓教学过程考核。其过程可包括出勤、作业、小测、课堂提问、学习态度等,通过全程监控,以提升学生积极性。
(2)以考促学。适当的压力,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目标明确,也更利于检验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组建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培养好特长生。如可以开设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兴趣小组,这样能够使教学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创新实习实训,切实提高学生技能。要改革闭门造车的实习实训模式,要落实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外引内联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总之,探索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对策,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和实训操作这一优势,注重和专业学科的整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6).
[2]赵柱,周玉炳,吴建军.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J].河西学院学报,2004(5).
[3]宋晖,杜明,刘晓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1(4).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