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摘 要: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合理建组、氛围营造、有效引导、学习评价、使用范围几方面,对合作学习小组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学习小组 合作 引导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合作学习常规
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组间尽量安排每个小组能力层次结构相近,每个组都要选一些学习成绩好、具有专长、说话流利的学生,并进行积极培养,最后产生示范作用。组内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应综合考虑组员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合理分工,使人人都有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
将学生4~6人分成一小组,让学生坐在一起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小组已经组建完成,还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如:学会聆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质疑,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总结性发言等基本技能。
二、努力营造氛围,激励合作学习的兴趣
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础课程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有利竞争,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难以投入。因此创建有利竞争的学习情境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朗诵课文,老师引导每一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让另外几组进行质疑,这样小组间就会形成有利竞争的关系,无论学习好与学习差的学生都会被吸引进来。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朗诵技巧,差一点的学生会因为来自集体的荣誉感迫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后腿,而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就会产生互帮互学的好风气。
三、有效引导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目标设置、学情分析、任务选择、策略匹配、重难点布置、教学资源配置到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的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布置前置作业收集本任务所需要的资料以外,教师必须全程引导各个小组明确任务、制订计划、任务实施与监控、评价与反馈,及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并在重难点上进行质疑。在实施阶段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要及时参与进来,耐心地通过若干个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化解难点而不是立刻告诉学生答案。小组讨论时不宜全部都坐在椅子上,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站起来积极参与讨论;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问题。在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提醒小组回到主题进行讨论,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四、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需要全面有效,按照应知的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方式;应会的内容由老师评价的原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中起引导作用,不同的学习任务可考虑有不同的评价侧重,一般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例如学习与工作的态度、沟通情况、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应结合在过程性评价之中;结果性评价一般采用评价表的形式,常用的有学生自评表,小组互评表和教师评价表,按照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评价内容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检验。
当然,教师评价也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的甜头,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适用范围,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下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教学资源、教师情况有选择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当学生遇到困难、独立完成任务效率较低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的学习活动已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对某一个疑难问题不能独立解决而又迫切需要解决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能产生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即使问题暂时不能解决,也是会有收获的。因为这样既能满足他们交流的欲望,又能养成和他人合作、倾听的习惯。比如一些綜合性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仅凭一己之力那无疑是大海捞针,可是如果让小组合作去完成,难度就大大地降低了。
2.在面对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开放性问题往往答案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如《草船借箭》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诸葛亮,而且还能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3.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继续学习,遇到的往往是课文中的重难点。而对于重难点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常常会出现:学习较好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的把握;学习一般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较差的学生简直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共同探究,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答中,难题的“真面目”就会慢慢地被揭开。整个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还会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帶来的成功和喜悦,真正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在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对待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甚至出现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质疑,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学生之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比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电脑打字又快又方便,不需要再练字”和“汉字是国粹,不可以丢弃”这两种不同的意见,学生争论得不可开交,课堂无法再继续进行。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同组先统一,其他组相互质疑,逐渐地学生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问题,对学生认知客观事物是一次思想上巨大的改变。
5.在学生都想表达而没有机会时,进行合作学习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一节课40分钟,难以满足每个学生互动的需要。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因交流平台太小而没有机会参与。长此以往,两者表达能力的差距则会越来越大。因此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有许多同学有意见要发表、举手如林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便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满足他们喜欢交流的心理需求,而且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能使学生掌握的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主体,有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甚至其他学科学习中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学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