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举
多年以来,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弊病很多,在这种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知识水平参差不齊,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教师的讲授却必须采用同一方法,同一标准,这样的结果是:课堂上优等生轻松、迅速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差生却是举步维艰,长此以往,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一点一点差生被淘汰,听不懂,看不明白,不会做,此时差生就是课堂教学的负担.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学校成立了课题科研小组,专门针对面前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们认为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收到明显的效果,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变,要充分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方法的缺点和弊病,充分认识到它们对教学的危害,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必须改变的动力.如果只是肤浅地、应付式地变革教学方式,一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改革必然失去意义,徒劳无功,草草收场.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革,分别是:合作小组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
(一)合作小组的改变
1.小组的划分.以前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现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为了有序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应对班级同学恰当分组,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斟酌以前的小组结构,又考虑到新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划分学习小组要遵循下面的原则:(1)小组成员要兼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以便以后学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2)本组成员之间应该是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彼此之间拥有深厚的友谊,坚决避免将关系紧张的同学分为一组.(3)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四人或六人为宜,人数太多反而不利彼此之间的合作.
2.明确小组的结构和成员的职责.单纯地划分了小组没有明确的职责,小组仍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学习的合力.因此,每个小组设立正副两个组长,正组长负责本组纪律,协助老师管理本组成员,监督他们认真学习,并且每天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将表现不好的情况向老师汇报,由老师酌情处理.副组长负责指导本组的组员的学习,及时为他们讲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结合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自然状况,授课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总体来看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学后教,二是先教后学.实施的原则是,对于每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学习,那么开始的几节课,采用先教后学,授课内容难度过大时采用先教后学,即教师精要地讲解新知识的要点,然后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学习;对于难度不大的知识的学习,采用先学后教,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知识,先学后教,即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不懂得问题互相讨论,实在研究不出的问题由老师讲解.不论是采用哪种学习方式,我们提倡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表现,课堂上尽量多让学生进行板演,并由学生对板演内容进行分析、纠正,学生之间还要进行互动,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从实施“自我管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来,我感觉到“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1.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小组成员之间能真心合作,同时也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2.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而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看、参与、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更加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