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慧芳 钟精华
多接近—— 一是在心理上接近:教师的关注对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会起到激励作用。二是距离上接近:教师在排座位时,最好让学困生坐在前面,这样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到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是不想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陷还是习惯不良。
多提问——课堂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困生发言,启发他们的质疑、答疑,不仅能集中学困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而且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在课内或课外有的放矢地补救。
多板演—— 一是多让学困生板演,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样教师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教师要多板演。学困生通过教师的再次板演逐步接受新知识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多面批——学困生的作业一般都较差,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当面为学困生批改作业,教师最好每节课留8~10分种用于面批学困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当面指出,再当面指导学困生订正。
多辅导——教师应抓住讨论、练习、作业等时机,多巡视、多关注、多指导学困生,当场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外,教师要专门为学困生“开小灶”,及时弥补他们的知识缺漏。
多反思—— 一位教师经常抱怨自己班上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我连续听了他两天课,并和学生交谈后找到了原因:他讲课速度很快,常常是拉着学生跑,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不少学生由于跟不上节奏,渐渐地就落远了,学习就困难了,成了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