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生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从教已经25个年头了,始终在第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家长接触得比较多,对学生家长所需所想比较了解。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有的学生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看着,存在着代沟,留守孩子需要的、想要的他们给不了,在老人眼里只要不饿着孩子,不冻着孩子就行,别的也管不了,这是在开家长会时家长普遍的反映。根据这一现象,我又做了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作为老师,要关心每一名学生,爱护每一名学生,留意每一名学生的变化,既要当老师又要当家长。记得有一次下课我回到办公室,脚还没站稳,有名学生来找我:“老师,小红哭了,我们怎么劝都劝不好,问她也不说,就一直哭。你前脚刚走,她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我三步并成两步来到教室,看到她还在哭,其他学生围着她。我来到她的面前,摸摸她的头,也不发烧,她抬起头望着我,“小红你怎么了?”她还是没吱声,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老师知道你哭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把我当做你的老师能告诉我吗?我会尽力帮助你的……”“老师我想我爸我妈了!”“你爸你妈不给你打电话吗?”我问道。“他们在外打工都快一年了,一次电话都没打,他们不会忘了我吧?”“傻孩子,怎么会呢?他们可能没时间,他们永远会爱你的!”我心里酸酸的,心想社会在发展,人员在流动,为了更好地生活没办法,留守儿童缺少的是父母之爱呀!“你想打电话吗?”“想,可是我爷爷不让打,说长途费钱。”“你知道爸妈的手机号码?”“知道”“这个不难,老师会满足你的。”我拨通了他爸妈的手机,孩子大大的眼睛望着我,那是一种期待、渴望、激动的眼神。虽然我花了十多元的手机费,但是我心是暖暖的,我已经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现在土地进行了流转,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我班45名学生,有13名双亲留守,15名单亲留守,已经占到班级人数一半以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行为方式等的管理是一次新的冲击,而大部分家长在外务工都从事的是建筑行业的工作,他们很累很辛苦,但还惦记家里孩子的学习、生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此我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观察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把每个孩子的生日都记在本子上,在他们过生日那天我会给他们小小的礼物,并让学生给他唱生日歌,如果是节假日我会提前给他过的。我要使他们感觉到即使爸妈不在身边自己也是快乐的。老师毕竟不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老师是代替不了的,对孩子的教育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结合才有效。孩子想爸妈想和他们说说心里话怎么办?我告诉学生:“老师有手机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刚开始学生不好意思,后来习以为常了,手机费每月多花好几十元,但能为孩子和家长做点事,我心里舒坦。我每月利用一定的时间举行一次小小的联欢会,和学生在一起唱唱跳跳,学生和学生之间增进了友谊,又互相帮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愿意上学,愿意上进。
有人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是一名农村基层教师,我热爱自己的职业,我喜欢这里的孩子,特别是过年时候家长和学生给我打电话拜年,我感觉特别幸福。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关爱他们,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他们留守,但不让他们再流泪!
(作者单位: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