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霞
【摘要】新课标里,关于学生的阅读,是这样说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是在哪个年段都需要重视且应在课堂中努力去凸显的教学环节。只有“读”,才能让读者与作者真正的融合、沟通;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走入文字背后,从而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内涵魅力。
【關键词】朗读;理解;感悟;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注重放声地朗读
语文大纲里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在真正的语文教学中,却不乏这样的现象:一篇课文学习完了,可是仍有部分孩子将课文磕磕巴巴、读不下来;课堂上,当一个孩子读得面无表情、语气生硬时,老师只是简单地说出“下次注意感情朗读”便又叫起另一个孩子来读……长此下去,学生还会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吗?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得到提高吗?笔者认为朗读训练,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范读作用不可小视
针对小学生模仿力强和记忆力强这一特点,教师首先应该练就好一身示范朗读的本事。课堂上,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去努力地效仿教师的情感表达。这种做法,不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为以后学生的个性化体会文本及表达文本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教师应注重朗读的训练方式
1.可利用好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去努力为学生创设好氛围,便于学生更快地走入情境当中。如教学《欢庆》一文时,理解“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一句时,我为孩子们播放出了海浪拍打海岸及海鸥鸣叫的声音,学生立刻就感受到了此句所表达的意境,在有所感受的基础上再让孩子朗读,学生读得带劲极了。
2.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评价朗读。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包括男女生赛读、指名学生轮读等等。但是只读不评,那么,这个读的成效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的。在指导学生评议时,教师可以完全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体会,让每一个评议的学生都能够在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运用了真情实感的朗读,无论是声音大还是声音小,或者是抑扬顿挫不是在一个字节上,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也基于此,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才会渐渐地启蒙。
3.小学生更适合表演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很适合进行表演朗读。分配文本中的角色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说话的语气,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能够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自然地就能表达出适当的情感。
二、注重理解读和感悟读
新课标里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也在此吧。教师费尽心力地讲解虽能帮助学生钻进文本,但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到。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学生,认为学生自己读是浪费时间,根本认识不深刻。于是,教师就大大地压缩甚至取消了本应属于孩子们的自读时间,针对文章的遣词运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其实,此刻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和感悟到的仅仅是老师个人的心得体会,此刻的学生只是一个失去自主意识的“学习机器”。因此,教师应该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及感悟,在真正有了感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尽情诵读,相信此刻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真正富有激情的享受。
比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分析了课文后,我问孩子们:“小鹿的玫瑰花是不是白栽了?学生齐声回答:“没有白栽。”正在我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已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时,一个声音响起:“就是白栽了!”听到这个答案,我知道,显然班上仍存有少部分学生未理解课文。若在此刻,我再进行一下点拨启发,加以分析的话,相信他们也能够明白的。但是这样的理解不是我想要的,也说明在教学中,学生的“读”还不够,“悟”不到也就顺理成章。于是,我再次回到文中,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的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读出来,再分角色找出文中黄莺、微风说的话去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的角色当中,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地感受到了玫瑰花带给自己的快乐,深刻体会到“小鹿种的玫瑰花给别人创造了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总而言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材,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指导朗读。不能生硬地去教学生怎样抑扬顿挫,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在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唤起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并最终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乐学、爱学语文的目的。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