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启喜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要适应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敢于打破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文理兼顾教学模式可能更适合现代的物理教育,文理兼顾教学模式可以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使教学过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激发动力的过程,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理教学;文理兼顾教学模式;解决枯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00
学生的在校时间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都习惯了传统教学。传统的教育基本上以专业知识为主,很少考虑侧枝知识。学生容易认为教师就是只会本专业,其他的都不会了,所以教师不能做到使学生信服或者说没有魅力,许多学生容易走神,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课堂之外的精彩实在太多,课堂之外的魅力实在太大,把心交给课堂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如何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呢?外在的、吸引人的东西,诸如讲一个笑话做一个夸张动作,只能是一种“浮华”;内在的、吸引人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品位”。吸引人的东西,绝大多数是内在的。教师吸引学生,让学生回归课堂的最好的方法,应当是让自己吸引学生,应当是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这就是魅力品位和教学品位。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这应当包括教师的人文科学素质和理科科学素质。
一、魅力品位在物理学科中的培养尝试及学生评价
这一要求比较高,教师须同时具备良好的文科素质和理科素质。都说文理相通,这话极有道理。例如我们讲到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可阐述为:要做功,则必须耗能量,进一步可以说成不劳而获是不存在的,这多有人生哲理。又如讲热力学第三定律时,课本表述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我们都知道绝对零度是完美的理想状态,所以基于这点,上升到哲学就可以讲成人无完人。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若是所学的物理知识没有上升到指导人生的高度,那么相对而言,物理学要枯燥得多,学生总认为学物理纯粹是解决工程领域的问题,看不出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这样物理学范围就很狭义了,很多人都会失去学物理的热情,教师的魅力品位得不到提升,造成恶性循环,极为不利于教学。所以,理科的教师应该多想想,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上升到学生人生的指导。因为挖掘出专业知识对学生人生的指导作用,是我们的一大任务。
前年,笔者多次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升华为人生的哲理。比如讲动态电路,就暗含擒贼先擒王(指干路电流)、声东(注:指不变的电路,电阻)击西(注:指电阻值变化的电路电阻)。孙子兵法的道理,便对学生讲明了。学生受到了教育,对笔者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学生充分肯定了这种做法。在这里,笔者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物理还可以这么教。
我们的一线理科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长了,对文科,特别是哲学方面的知识早就丢完了,要补补文科方面的哲学知识是极为必要的。
二、理科科学素质的简述及培养
数、理、化、生、地理等科有很多的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若我们只掌握单科的专业知识,则知识面是不够宽的,学生就会认为教师只懂专业,还能懂什么,还没有学生自己厉害,学生就会渐渐地否定教师,表面服实际上却不服教师。如地理上所讲的气压梯度力,其实用物理学解析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又如地理上所讲的城市布局,则几乎要涉及整个理科领域,若地理教师不掌握一些理科的基本知识,则不可能解析得很清楚、很服人。再如,数学上所讲的速度,如果数学教师没有物理领域的速度知识,怎么能讲得好?
所以,教理科的教师平时应该多掌握一些其他科的基本知识,这样也有利于拓宽视野,更好地为本科教学服务,同时也要表现出教师渊博的知识,亦能暗地影响学生:书上所写的字是死的,所记的知识不是皇权里的圣旨,所学的知识都可以跟别科联系,从而判断所记的知识是对还是错,有时还真能判断出教科书上所记的知识是错的,进而启迪人生,帮助学生培养宽广的情怀和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掌握文、理科及理科跨科的基本知识,理科教师多掌握一些文科的知识,文科教师也应该掌握一些理科的知识,对教学大有裨益。这是解决教师、学生所遇枯燥问题的终极之道。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鹿寨中学 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