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凤
内容摘要:“高效”是大于零效果的一种表述,而大于零又是一个广阔而模糊的评估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观察者需要综合的专业化的感悟。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师 引导作用
近年来,“高效课堂”的呼声不仅变成了教育改革的口号,而且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奋斗目标,被全国各地炒得沸沸扬扬,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堂形式。纵观各地粉墨登场的不同形式,有一种现象是有共性的,这就是学生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几乎退出了讲台,充其量是课堂中的一个配角,“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角色完全被颠覆。这种现象需要高度警惕。
一.高效课堂的理性认识
“高效”是相对“无效”与“低效”而言的,是大于零效果的一种表述,而大于零又是一个广阔而模糊的评估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观察者需要高度的综合的专业感悟,很难用比较简单的方法量化测评。“高效”这个概念不仅涉及无效与低效,而且涉及显效与隐效、短效与长效等若干对关系,而每一对关系之间又有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教学的高效,既要考虑它的可测试性的显效,又要考虑它的不可测试性的隐效,既要考虑短效,更要考虑长效。
二.高效课堂不能缺失教师的引导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的字典意义是“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指示教导”具有祈使句的效果,就是命令你做什么,不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做那些。“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它包括指贴切的示范、必要的讲解、巧妙的训练。
“引导”一词淹没在《标准》中这一大段文字中,很不显眼,不但没有引起有些专家学者及教师的高度重视,还被有些专家教授及教师扭曲了。新课改刚开始阶段,有的专家教授采用所谓的“头脑风暴”给教师洗脑,把“自主学习”吹嘘得神乎其神,把教师的“指导讲解”批驳得体无完肤。有些名校曾经限定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更荒唐的,竟然限制教师的活动不超过5分钟。我们不否认自主的作用,但对小学学生来说,自主的作用没有那么神奇,况且,一切自主能力都是通过严格地甚至是有点残忍的“他主”训练得来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个原则呢?
1、自读之前讲解。即在学生自己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引出目标、重点,提示阅读方法、经验及注意事项。文眼诱导。即抓住作品中表现作者感情的画龙点睛之处,细细品味,从而感悟作品那种浓烈的情感。
2、在学生“对话”对而不明时讲解。《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全新的阅读理念。它认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可以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积极有效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很显然是“对”而有益的,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理解不透,即对而不明,这时侯,教师要进行讲解。
3、在学生“体验”肤浅时讲解。《课程标准》多次提出“感悟”、“领悟”、“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发学生品味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体验。可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时往往难以实现。这时候,教师要从语言“品味”的角度诱导,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
4、在多元理解有误时诱导。《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这种“多元”的理解,有时就出现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或误解。这时候,教师要进行讲解。
5、在学生探究卡壳时讲解。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项课外活动,而是灌注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因此,当探究的问题深、难、宽时,探究起来就有一定困难,就会不完全,就会卡壳。这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提供资料,讲解点拨。
注:本文系白银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探究》(课题立项编号:BY[2012]Z012)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