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军
摘 要:本文沿着“中国梦”是谁的梦、为了谁、谁来圆、怎么圆、圆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路径,根据习近平关于“中国梦”思想的经典论述,逐一厘定了“中国梦”的主体和“主人”、“中国梦”的出发点和目的归宿、“中国梦”的“内容实质”和目标指向、“圆中国梦”的主体和所依靠的主体力量、“圆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圆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习近平“中国梦”的科学定义:“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这一科学定义,对于习近平“中国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中国梦”思想融入其教学过程中进而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中国梦” 内涵厘定 科学定义 高校思政课
伴随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之“三进”工作的推进,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思想也必然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在习近平“中国梦”思想的“三进”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学术界、理论界和新闻界,对“中国梦”思想的理解和解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在报刊、新闻媒体、网站页面上关于“中国梦”的各种表述,有科学的学理性阐释,有严谨的历史性考察,也有将其“俗化”“泛化”的解释,甚至还有将其“神化”的理解。面对这一现状,首先应当对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思想之内涵加以厘定,给出“中国梦”科学、准确的定义。这是习近平“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前提。为此,笔者根据习近平关于“中国梦”思想的经典论述,沿着“中国梦”是谁的梦、为了谁、谁来圆、怎么圆、圆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厘定,最后,给出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之科学定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中国梦”:谁的梦?
“中国梦”是谁的梦?报刊和新闻媒体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是13亿人共同的梦”“中国梦是国家强盛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也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中国的梦、中华的梦,等等。然而,“中国梦”究竟是谁的梦?这一问题的直接指向,就是要求人们明确“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主人”。习近平立足当代中国社会之现实,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1],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13亿中华各民族人民的梦。这即是说,“中国梦”的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华各民族的人民。习近平的这一回答,在相当高的程度上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
习近平将“中国梦”的主体定格在“中国人民”的这一思想,是历史地、现实地乃至未来地把握“中国梦”的科学结晶。这是因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2]。而与此相适应,作为“中国梦”主体的中国人民也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范畴,它作为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历史进步的推动者,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而且包括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因此,不同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其相应的主体。
“中国梦”:为了谁?
关于“中国梦”是为了谁的问题,报刊和新闻媒体有诸多的表述,如“中国梦”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之梦、为了民族的振兴之梦、为了人民的幸福之梦;是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梦,为了中国13亿人的梦;是为了中国人的个人梦、为了中国的国家梦、为了中华的民族梦等。那么,“中国梦”究竟是为了谁的梦?这一问题要求人们明确“中国梦”的出发点和目的归宿、“中国梦”的“内容实质”和目标指向。习近平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坚持和运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遵循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换言之,“中国梦”就是为了人民、为人民造福,为了中国人民、为中国人民造福,为了13亿中华各族人民、为13亿中华各族人民造福。这就是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之出发点和目的归宿。
同时,习近平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这是习近平对“中国梦”的“内容实质”作出的科学界定。从表述形式上看,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在实质上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内容上具体展现为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表面上看,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平行关系,在为了谁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是:三者即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但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在“中国梦”的目标指向上,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人民,为人民造福,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将最终落脚于人民幸福之梦,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6],人民才会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将“中国梦”的出发点和目的归宿、内容实质和目标指向定位在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高宗旨的最好体现。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7]。
“中国梦”:谁来圆?
习近平在对“中国梦”进行系统论述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既然“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国家强盛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也是人民幸福之梦”[8],那么“中国梦”究竟谁来圆?究竟依靠谁的力量来实现?这一问题要求人们明确“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明确实现“中国梦”所依靠的主体力量。习近平在系统阐述“中国梦”时,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群众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群众路线,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9],必须依靠中国人民来实现。舍此,难圆“中国梦”。在当下,人民的范围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而且也包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中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0],这就是“中国梦”的实现所依靠的主体力量。
“中国梦”实现所依靠的主体是中国人民、是人民群众,“中国梦”实现所依靠的力量是中国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在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紧紧依靠人民是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革命时期如此,建设时期亦然。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不例外。在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只要紧紧依靠中国人民,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那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1]
“中国梦”:怎么圆?
“中国梦”应当怎么圆?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这是习近平在系统论述“中国梦”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重要性之同时,明确地提出“圆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第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全中国人民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己选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全中国人民走这条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12];中国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13]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中国人民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依靠全中国人民来弘扬才能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指出:“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4]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形成的巨大力量,是“用13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来所形成的“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进取来彰显这一伟大的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15]
“圆中国梦”:关键是什么?
习近平在论述“圆中国梦”根本途径的字里行间,透射着一个核心问题,即“圆中国梦”的关键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其关键就是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地坚持”:
第一,“圆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16]回首过去,“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17]。审视现在,能够带领和团结全中国人民走中国道路的、能够带领和依靠全中国人民弘扬中国精神的、能够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中国力量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简言之,能够带领和团结全中国人民“圆中国梦”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展望未来,能够带领和团结全中国人民把“中国梦”蓝图变为现实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18],任何的其他党派和组织都没有这样的根基、条件、资质和能力。因此,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圆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做到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做到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简言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学科发展的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试图动摇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切言论和行为,都不利于“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不利于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圆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这两个“坚定不移地坚持”是相辅相成的,“坚定不移地坚持”前者,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后者;而“坚定不移地坚持”后者,也就意味着“坚定不移地坚持”前者。试图将二者割裂开来的任何言论和行为,都是贻害无穷的。因此,在“圆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做到这两个“坚定不移地坚持”,才是“圆中国梦”的关键之所在。
“中国梦”的科学定义
综上所述,笔者沿着“中国梦”是谁的梦、为了谁、谁来圆、怎么圆、圆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路径,根据习近平关于“中国梦”思想的经典论述,逐一厘定了“中国梦”的主体和“主人”、“中国梦”的出发点和目的归宿、“中国梦”的“内容实质”和目标指向、“圆中国梦”的主体和所依靠的主体力量、“圆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圆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习近平“中国梦”概念的科学定义:“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在“中国梦”的这一科学定义中,至少包括如下内涵:其主体是中国人民;其实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其目的归宿和目标指向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国人民造福;其实现的根本路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人民的精神和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其实现的关键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明确“中国梦”的这一科学定义和其中所包括的上述内涵,对于习近平“中国梦”思想的宣传和研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习近平“中国梦”思想融入其教学过程中进而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批准号:11BKS00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与实践教学模式建构”(项目代码: 0219135421014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5、7、9、13、14、1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2、4、11、12]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3-05-05,(01).
[3、6、8、17] 马俊杰.实现中国梦 大学要先行[N].中国教育报,2013-03-26,(0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2004-03-14/2013-06-20.
[16] 刘云山.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J].求是,2011,(16).
[18] 李捷.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N].光明日报,2013-01-04,(03).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