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协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013-04-29 09:47许金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吉利产教协同

许金霞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以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实行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的办学模式。

北京吉利大学是吉利集团创办的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展不同形式职业培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有50个专业、近15,000名学生、470多名教师,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有190个,建有校内实训室216个。学校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产教协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2010年,成立了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产教协同委员会,确立了分工明确的“吉利集团——北京吉利大学产教协同工作机制”。首先提出将“校企合作”转变为“产教协同”,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依存、相互扶助的密切关系,并将这一关系落到实处,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实施企业岗位任职标准与专业培养规格对接、双向进入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设备资助等职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解决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力争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企业岗位任职标准与学校专业培养规格对接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职业分类、职业规范、职业要求以及职业发展变迁对职业教育的目标、性质、内容和方法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为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吉利教育与企业密切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作为产教协同的首项工程,学校推动了企业岗位任职标准与学校专业培养规格的有效对接,将吉利集团岗位任职标准融入专业培养标准,率先开展吉利集团岗位任职标准与学校6个专业培养规格对接的试点工作。

具体做法是:吉利集团人力资源部与国际著名的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编制集团员工素质模型,并制订20个岗位族群不同层级的任职资格标准;学校参照吉利集团岗位任职标准确定相关专业新的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标准,编制课程体系,将职业岗位需求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第一批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6个试点专业。试点专业在对接与融合吉利集团岗位任职标准的过程中,还探索设置不同层级的吉利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教学要求和考核体系,结合北京市提出的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思路,探索毕业证书之外的吉利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企业岗位任职标准与学校专业培养规格对接,是2010年“两会”期间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议案的具体体现。切实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使教育教学改革与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协调发展,通过产业和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优质高效地培养企业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使职业人才培养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坚实的基础。

“双向进入”打造产教协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产教协同成功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懂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一般高校都面临高学历的理论教师没有实际工作技能,而实训教师缺乏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更缺乏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学校大胆采用“双向进入”的新做法:一方面,聘请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实现企业课程进课堂;另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生产与科研,建立一支既能下车间又能上讲台,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的教师队伍。

通过企业课程进课堂,企业文化、技术培训、实际工作案例源源不断地进入校园,学生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了企业真实的工作现状以及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实训教师的不足,丰富了实际工作项目支撑的教学素材。

通过教师挂职锻炼,每位教师不仅针对自己的课程,带着自己的项目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返校后提交挂职报告,并与本院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增强了实际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直接参与企业研发、生产、培训,为企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更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

近2年,共有10余门课程进入学校教学计划,10余次讲座进入校园;共选派挂职教师30人次。

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是学校实行产教协同的典型模式。基本做法是吉利集团以及其他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至少1年的带薪顶岗实习机会,实现实习就业直通车。学校和企业分别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定期轮岗实习,每轮岗一次作出一份评价鉴定,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参加技能鉴定,为学生提供提前签约、提前转正的机会,实习期计入工龄,符合条件者可以直接转为技术岗或管理岗。

有效的产教协同应是校企共赢、互利互惠的过程。一方面,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了学生的培养,使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文化、行业规则、发展状况等,节省了人才招聘、岗前培训的成本,顶岗实习培养的学生在理念、专业技能、留存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容易成为集团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顶岗实习的学生得到不同岗位的实际训练,实现了技能与企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解除了就业的后顾之忧,极易得到企业的认可。

如今,仅吉利集团每年就可以提供3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学校的顶岗实习生在吉利集团的各生产经营管理单位颇受欢迎。

实施“GM1000”熊猫计划,培养高端职业人才

“GM1000”计划是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的背景下,由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出,是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吉利汽车未来发展战略高度的一项尝试及实践。该项计划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共分为“熊猫计划(高潜力骨干人才)”“金刚计划(中基层管理人才)”“帝豪计划(高端管理人才)”“全球鹰计划(全球化海外骨干人才)”4个子计划。

其中,目前已经全面实施的“熊猫计划”是专门针对优秀本科毕业生和有1年~2年工作经验的人员设立,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潜力人才为目标,由北京吉利大学负责技术类和汽车法务类、三亚学院负责管理类,联合其合作院校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熊猫计划”采用“1+1+1”培养模式,第一阶段由集团统一进行学前教育,在企业熟悉汽车生产的主要工艺,学习企业文化,了解生产情况,时间为2个月;第二阶段在学校完成专业学习1年,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由产教协同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审批,其中企业课程需占总学分的20%,并由企业提供或认证培训师进行授课。第三阶段为企业培养+课题研究1年,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一边工作一边完成一个企业实际课题的研究并通过论文答辩。学业结束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学员的评价,按照“谁提出、谁培养、谁使用”的原则,企业具有人才使用的最终决定权。

“熊猫计划”的主要特色有四方面:“双导师”即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双轨制”即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双轨道;“研究课题=企业项目”学员的研究课题源自于企业实际问题,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实际项目;“全额奖学金”,学费由企业承担。

从学校培养的环节看,如何满足企业用人、学生学习双方面需求,对课程设置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从最为关键的企业培养环节看,导师制为重中之重。由于企业导师的实践辅导与课题指导决定学员研究的方向、课题成果的成败、成就的大小,因而是学员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该计划中制定了导师管理办法,对导师的任职条件、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考核评价、导师的激励等予以严格的规定,以保证“GM1000计划”成为吉利人才培养的成功品牌。

职业既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职业教育的归宿。在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企业的深度参与一定是一个显著特征。北京吉利大学产教协同计划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崭新思路。

(作者单位:北京吉利大学基础部)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吉利产教协同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吉利4A军团出战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