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
摘要: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这种消费活动的影响,直接决定高职院校吸引力的高低。本文分析了信息消费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声誉吸引力的现状,信息消费与高职院校吸引力的关系,并给出了高职院校提升吸引力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消费;高职院校;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08-03
信息消费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活动形式,已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吸引力问题,它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效应。信息消费通过对其他行业的信息化,间接促进其他产业消费规模提升,既包括文化、旅游、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也包括物流、制造业、农牧等传统行业。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尚未对信息消费做到充分的了解,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消费宣传正面信息以提高高职吸引力。
一、信息消费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现状分析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期。高职教育从不为人们欢迎,逐渐得到社会、企业、家长、学生认可,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國家政策指导下,高职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格局。目前,全国不论是高职院校数、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们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社会唯学历与文凭是举的人才评价模式,令职业教育不受家长和考生的欢迎;职业学校没有充分了解并利用好信息消费,导致高职院校的声誉不高。
二、信息消费对高职院校吸引力的影响
随着信息消费日益增多,所消费的信息虽鱼龙混杂,但可分为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两类。这两类信息都对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产生影响。高职教育吸引力与外在的组织社会环境、社会主导价值观、办学体制、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以及人才评价体系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那么,信息消费又是怎样影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的呢?
(一)信息消费的社会普及率显示了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力
据经济日报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了解外界舆论信息,一则信息的发布可能在几分钟时间为数量相当可观的人群知晓,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高职院校的消息也不例外,网络消息可以让更多网民快速地了解到高职院校的好坏信息,这些好的或者坏的信息如果长期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口碑,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的影响是可观的。例如,高职院校学校就业好、教师学生素质高、生活学习条件好、社会服务能力强、后勤服务做得好等一些信息,可以使得高职院校更为社会所接纳,为企业所重视,为学校赢得更好地口碑,可以让学校吸引更多的教师人才和前来就读的学生,更让家长放心自己的子女前来就读。如果职业院校可以形成这样良好的社会评价,高职院校也就具备了更多的吸引力。所以,信息消费的社会普及率显示了信息消费对高职院校的很强的影响力。
(二)信息消费在高职院校的覆盖率彰显了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的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师生生活的一种常态。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得依赖网络。计算机、手机、选课、评课、买教材等全都依赖信息消费。日常生活中的网购,同样离不开信息消费,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评价,更是借助微信、微博发挥着覆盖面广、传递迅速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普及,其他课程的多媒体利用率也极高,许多课程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师及其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率非常高,利用手机和电脑获取信息的人数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大多数校园还有自己的校内网和校内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使得学校内部信息获取能力特别强,获取消息的速度特别快,一则消息(尤其是吸引眼球的消息)很容易就在学校里面众人皆知。再加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议论,有时还会歪曲事实,使得学校的形象在内部也遭到破坏。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高的信息消费覆盖率使其对高职院校吸引力有很大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的负面信息消费成为令人忧患的现实
高职院校负面信息是指对高职院校的形象和品牌带来不良效果的各类信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行政类负面信息涉及校领导或贪腐事件;学术类负面信息是学术层面的负面信息;社会类负面信息是高职院校成员发生的社会化的负面信息的统称;生活类负面信息是涉及高职院校后勤保障的负面新闻。学校负面信息不仅使得在校生对学校的信任度减小,教师对学校产生质疑,用人单位对学校另眼相看,更进一步导致学校的社会声誉直线下滑,也就是职业院校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负面信息双方的地位鸿沟会激起人们的关注欲,尤其当负面信息受方的地位低于施方的地位时,传播速度会加倍,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和不可挽回的损失,也就会降低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三、信息消费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吸引力的策略分析
在分析清楚信息消费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现状和信息消费对高职院校吸引力的影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四个提升高职院校吸引力的策略。
(一)信息消费的普及面宽,影响范围广,可扩大增强吸引力受众面
信息消费的普及面宽、影响范围广,可以使得增强高职院校吸引力的受众面扩大。那么高职院校自身应该怎样适应这一形势呢?
1高职院校应加大社会声誉投资,营造高职院校良好的社会声誉。所谓社会声誉投资是指高职院校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以构建良好声誉为目的的资金投入和无形资产投入。高校社会声誉的落实,最终也需依靠教职工的具体表现来展现给社会。将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用三种途径科学地宣传,三种途径分别是利用网络和电视的媒体宣传、利用宣传画和黑板报的校内宣传、利用横幅和口碑的校外宣传。只有利用好这些宣传方式,科学地宣传,让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更多人知晓。
2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宣传道德模范事迹,来增强学校自身吸引力。对于高职院校本身,应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首先保证高职院校本身的学生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不刻意破坏自己学校及其他团体的形象,让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其次加强网络道德三方面教育,高职院校应该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增强驾驭网络的能力;家庭教育要求家长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社会教育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高职吸引力。
(二)信息消费的高效快捷,影响效率高,可快速增强吸引力
职业教育要建立起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把信息消费融合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提高自身吸引力,首先,应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學水平的最重要的要素;最后,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以技术实践能力为立足点的课程模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信息消费渗透到高职教育当中。
2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教育使得学生有扎实的岗位技能,进行良好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具有职业道德和诚信,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使得学生在找工作时更加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专业教育、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三者共同发挥作用,使得学生可以在找工作的激烈竞争中具备更多的筹码,使得学生在工作后展示出更多的优势。如果高职院校可以有充分的校企合作,或者与用人单位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就会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毕业生就业情况越好,学生的发展越好,用人单位就会对学校有更多的好评,反馈给学校和社会,最终使得学校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信息消费的立体效能,影响多维化,可持续增强吸引力
由于信息消费对增强吸引力的作用是立体的,不仅有时间的策略还有空间的策略,即影响的多维化。信息消费对高职院校增强吸引力的影响的多维化,可以起到持续增强高职院校吸引力的作用。时间的策略是指,信息消费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并且延长了信息影响舆论的时间,利用信息消费这一特点的策略称为时间策略;信息消费可以使得一个消息发布后,在一时间被全国乃至全球知晓,利用信息消费的这一特点的策略就是信息消费的空间策略。利用好信息消费的时间消费策略和空间消费策略,可达到在时间和空间上可持续地增强高职院校吸引力的作用。
具体的策略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正面信息消费渠道,保证高职院校的社会宣传顺利进行。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家长都会关注在孩子入学后,他们的学费付出是否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等信息。因此,高校应该在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上多些投入,如果只为追求利益而轻视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也势必会影响自己社会声誉。高校还要加大社会责任的投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建良好声誉,以增加高校的无形资本,如资助公益活动、向慈善机构捐款、减免贫困生学费等。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宣传、树立形象、参与某种时尚活动等提高社会声誉。
(四)降低信息消费的负面影响,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现在的高职院校对于与自身有关的网络信息不得不重视,但是很多学校在面对负面信息的时候经常手足无措。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用“疏”的办法降低已产生的负面信息所带来的的影响。由于网络推手的存在,“堵”负面消息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疏”。“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网络舆论议题加以积极回应,进行网上意见和情绪的疏导。当网上出现一些负面内容的舆情信息时,特别是对于一些虚假或失实的信息,高职院校一定要及时加以澄清,还原事实真相。舆情信息发现得早,事实真相澄清得快,就不容易形成大的舆论波动。假如一个信息在网上被转了几十或成百上千次,已经有了关注热度和舆论强度之后再去处置就很难。因此,监测的意义就在于比较早地发现关于高职院校的舆情信息并及时处理,通过高职院校的网络发言人进行回应、澄清和意见引导,参与网上有序的意见表达和参与,同时也将高职院校本身置于网络公众的监督之下。这样做不仅可以澄清学校的负面信息,也可以纠正社会认识偏差,起到维护学校形象的作用,起到了从反面信息着手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作用。
2高职院校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形象,挽救高职院校形象。随着信息消费日益增多,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透明和内容丰富,互联网信息的安全遭到了挑战,互联网行为的规范问题也受到了威胁,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和规范问题成为越来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信息消费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企业经营不诚信、不规范问题异常突出。如“消费陷阱”、恶意软件捆绑服务、“钓鱼”网站、虚假信息等现象大量存在,网络诚信体系不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都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网络管理,加快信息消费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制定相关法律约束不法分子的行为。对于一些形象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高职院校来讲,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挽救形象,给公众一个正当的解释,严惩网络犯罪分子,这种做法也是从反面信息的角度来维护高职院校的正当形象,起到一点的增强吸引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2]马树超.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思考[J].西北职教,2009,(3).
[3]吉丽,黄卫东,王子敏.信息消费——经济增长新动力[J].通信企业管理,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