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启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全麻及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2008~2010年我院采取单纯全麻进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2012年采取全麻复合腰- 硬联合麻醉行子宫切除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术中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术毕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全麻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可使得子宫松弛满足手术要求,减少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单纯全麻;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子宫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07-0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因为人工气腹时间较长,取头低截石位,对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环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2]。在单纯腰-硬联合麻醉时,患者常难以耐受,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达到更好麻醉效果,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麻醉并发症。将2008~2010年我院采取单纯全麻进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2012年采取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行子宫切除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疗效做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来我院的ASA 1~2级择期进行腹腔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 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5±3)岁,主要病变包括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内膜增生。以上患者均没有子宫脱垂。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 和心率(HR)。在术中由执行手术的医师对患者子宫松弛度评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术毕拔管中以及拔管后烦躁、躁动情况比较
对照组在术毕拔管中以及拔管后有10例发生躁动,而观察组仅有4例术后烦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内镜手术器械不断的改进以及操作技术日趋发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经收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妇科中的腹腔镜手术需使用CO2气腹并取头低截石位,因为CO2气腹以及头低位使得膈肌发生上抬,对患者的呼吸造成一定[3-4]。除此之外,还有气腹的刺激以及手术的牵拉,若不进行深度的镇静,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所以单纯的腰-硬联合麻醉加上深度的镇静容易导致通气的不足,蓄积的CO2容易造成高碳酸血症,使用气管插管全麻,呼吸通畅,镇静好,供氧充足,CO2排出通畅,从而避免高碳酸血症发生,但是单纯全麻,患者的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轴的反应依然存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刺激会引起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增多,心率加快,血壓增高[5-6]。在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时,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传出冲动,还可以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兴奋,使皮质醇、儿茶酚胺分泌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循环功能较稳定,同时全麻用药量少,苏醒时间短,没有躁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既要有充分腹肌松弛,又要有较好的子宫松弛度。子宫以及固定的组织均受脊神经的支配,而椎管内麻醉阻断了子宫以及固定组织和周围组织神经的支配,所以可以使子宫无痛、并松弛;全麻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使大脑对外周的刺激无法感知进而达到麻醉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腰- 硬联合麻醉在该术式中的主要应用目的是松弛子宫、稳定血流动力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全麻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 且术后躁动例数也少于对照组,表明全麻复合腰- 硬联合麻醉在该术式中的主要应用目的是松弛子宫、稳定血流动力学。全麻复合腰- 硬联合麻醉可以完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但是其对机体的血管作用相对有所增强,与全麻药的协同作用能够引起患者产生低血压, 因此在麻醉前要注意扩容, 并监测血压的变化,且平面不能太高,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可使得子宫松弛满足手术要求减少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琴,张娟辉.困难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技巧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86-4288.
[2] 王海波,闫西红.腹腔镜与腹式大子宫全切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65-1967.
[3] 席凤.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8):73-75.
[4] 乔群.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52-2053.
[5] 道寿丽.两种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99-3801.
[6] 李丰玲,王英红.模拟CO2气腹对宫颈癌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39-3142.
(收稿日期: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