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兵
摘 要:本文从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会倾听,多用赞扬激励学生,学会适时鼓励,相互尊重、互相促进,提高教师个人魅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营造轻松有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课堂氛围;激趣;表扬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能提高人的注意力,是人全身心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創造和谐民主的宽松环境。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在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发思维、驰骋想象。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首先就要创造和谐的环境,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可以架上想象的翅膀,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之中。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架子,构建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空间,多给予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和权利;营造氛围,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教师,敢于挑战课本,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天高任鸟飞”的状态,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活力无限。
二、多用赞扬激励学生
教师要树立“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思想。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赞扬学生。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就可以感受到上课的乐趣,就会热爱课堂。所以,适度赞扬可以成就学生。教师适度地运用赞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灵活,才思敏捷。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学会倾听和适时鼓励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广播、传播者,学生是忠实的听众。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惯性,就要让学生讲、教师听。这有三个好处:一是通过学生讲,可以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教师认真地听可以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讲,学生的讲常常让教师顿悟,让教师感叹学生的思维多样化。二是通过听可以让教师接受学生不一样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让学生说得更流利,讲得更精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身发展延伸。学生多讲、教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以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活力无比的精彩。
四、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促进
教师要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强化以后,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交给学生,激发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作业交给学生来进行自评和互评,以使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评改作业时,既得到了教师的信任,又自豪地当了一回教师,还把知识又重新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比如:学生的作文是令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往往耗能高而收效低。教师应经常“放纵”学生的互批行为,具体的做法是: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这样不仅将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还带给了学生一个新颖别致的课堂。
五、提高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学仪态,端庄搭配的衣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诵,委婉动听的轻唱,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语文教师要熟悉教材,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主观思想,给学生以尊重、信任、赞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上课时不要挫伤学生的锐气,要改正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场所,以真诚民主的思想对待学生、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雨露中扎根发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