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的反思教学

2013-04-29 00:44关保华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新课程标准反思

关保华

摘 要:教学反思是新课标下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平时注意记录教育教学过程的所得、所思、所感,不断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新课程理论下数学课的反思教学.

关键词: 反思;教学行为;新课程标准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尽管课前的准备工作已相当充分,思考已到位,计划的制订也非常详细,但在课堂上教师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课堂效果也是难以预料的. 教师不应停留在编写教案、研究考纲上,更不能满足于上课、批改作业,还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的所得、所思、所感,不断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

[?] 从整体上反思教学的合理性

一堂课下来,教师总会觉得有所得,有所失,及时地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意犹未尽,有时候却如九曲河道,水流得怎么也不顺畅,教师讲的干涩,学生听的难受,所以,课后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精彩的要反思,难过的更要反思.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体现出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精辟独到的教学手法.每个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及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入语,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话语等,这些都值得反思,以便使今后的教学更完美,使自己的教学技法更成熟.

当然,每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是有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学方法选择不明,练习的习题目标层次不够,难易不当,情况考虑不周,造成教学中断,甚至冷场等.

如已知函数f(x)=log2(x2-ax-a)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在解题时,若对本题条件细节考虑不周,按如下的解法做题,就容易出现教学中断的现象:

令g(x)=x2-ax-a,要使f(x)=log2(x2-ax-a)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只要g(x)=x2-ax-a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且在区间(-∞,1-)上g(x)>0,由图1可知g(1-)>0,≥(1-),解得2-2≤a<2.

如果就这么解,这个题目的答案就是错的.

从表面现象看,g(1-)>0是理所当然的,问题就出在这里,g(1-)=0是否可行,这就是本题容易出错的一个细节. 这也是教师在选题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选择这样一类的题目是否合理,这是教师课后反思的重点.

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思路不畅、不能很好掌握知识的原因,对情况分析清楚之后,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教师从中反思并且受到启示: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错误认识?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

[?] 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行为的人文性、有效性

1. 反思教学的人文性——课堂教学是否给学生带来了伤害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现象很多,这种伤害既包括情感上的伤害,也包括思维能力上的伤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智慧.

当教师的态度出现了偏差的时候,往往把自身的情绪强加给学生,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答错了,或者是做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教师不是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是批评责备,甚至让学生站着听课,必然导致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引起师生关系失和,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降低课堂效果的同时,还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教师没有耐心,缺少感情的投入和交流,总认为学生学习差、教不好,甚至是恶语相向,挖苦讽刺,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伤害.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课堂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及引导,适时地加以引导,不单单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认可和训练,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力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而这种行为,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上都有这样的创造机会.例如:

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可以从向量线性运算本身的意义来思考,方法就简洁得多. 这样的一个解题过程,其实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有的学生能提出更合理更容易的解题方法,这充分说明他进行了一番思考,教师应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当然,不管方法的简繁,一样能做出答案的,也要予以鼓励与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因材施教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成功的教学必须以对学生直接的了解为基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实施起来,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往往并不多. 受高考及升学指标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教学都是针对应试教学,以抓优等生,提高升学率为前提,很少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往往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不一样,这样总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级别之分,教学效果也是针对一部分学生,同样教师的辛苦也大打折扣.

如何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工夫,从教案的设计到学情的分析,都要有充分的掌握和应急的预案. 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要分层次针对性提问,做到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瓶颈与症结所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没有放弃他,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

例如,求曲线y=x3+3x在点P(-2,-14)处的切线方程.

因为过点P(-2,-14),f ′(x)=x2+3,f ′(-2)=15,易得切线方程.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点一点,这道题也就很简单,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 但对那些有钻劲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应就此打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地挖掘下去. 比如说,把题中的条件改为“求曲线y=x3+3x经过点P(-2,-14)的曲线的切线方程”;还可以改为“曲线y=x3+3x+a的一条切线方程为y=4x,求实数a的值”.这样的深层次挖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还可以带动学困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做题的信心.

分层次教学还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除让其完成教材的习题外,再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尽量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其他的可不作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又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信与自信心.

[?] 从自身角度——反思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

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能不能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其本质,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们还要从自身反思教师的教、学、研等专业行为.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从观念到教学方法的转变,要加快吸收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努力创建民主化、人文化课堂;其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勇于做一个学生,也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再次,教师还要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意识和行动应来自教育需求,应加强对新教材的文本研究和行动研究,要让教育科研更多地回归教学实践,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强与同组教师的切磋、讨论与分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还要通过不断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教学细节.

反思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有更好的教学,没有最好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掌握教情、学情,为后续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达到良好效果. 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才能迅速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新课程标准反思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