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彩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有关“节水、节地、节材、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规范、规程、条例等,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卫生器具、强化建筑节水设计。这里,结合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设计与给水系统的日常使用,针对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的节水、节材与节能,提出若干设想。
关键词:户内节水;给水管道;横向联系
关于高层居住建筑二次供水节水设计,主要有控制用水点流出水头和采用节
水型卫生器具(如推广采用3/6升便器、搀气龙头、陶瓷阀芯龙头等)两种做法。从现实运行情况来看,是行之有效的。在高层居住建筑给水竖向分区的划分方面,《住宅建筑规范》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诚然,随着水资源日益紧张,在建筑二次供水设计时,更需要精打细算。
1 高层住宅户内管道的敷设与选材
有关高层住宅户内管道设计,属老生常谈,但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目前
的高层住宅户内给水管道设计,较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管道出水表井后,埋楼板面层敷设,在卫生间内向上翻出地面,以一定高度贴墙安装给水横支管,并接至每一个卫生器具;(2)管道出水表井后,均埋楼板面层敷设,在每个卫生器具处设三通,并在相应高度预留角阀或管堵。
以方式(1)为例,如果卫生间内墙为砌体结构(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等)可以把卫生间内给水管道敷设在墙槽内,不影响住户二次装修。但是,由于高层住宅剪力墙较多,如果卫生间内墙为剪力墙时,视墙面抹灰厚度,必要时,给水管道则需明装。此外,住户二次装修,在墙面贴瓷砖时,势必拆除相应位置的给水管道(现实较多如此)。一家一户拆除的管道不多,如果成千上万户住宅都这样的话,拆除管道(较多为PP-R管)的数量就相当可观了。显然,上述情况和设计初衷是相悖的。而且,拆除废弃的PP-R管道通常作为建筑垃圾,其无害化处理也不那么容易。此外,拆除原有管道,在墙面重新开槽,也将破坏卫生间内墙原有的防水层,如果二次防水做的不好,将为日后使用带来隐患。
以方式(2)为例,户内所有的给水管道均埋面层敷设,并在相应卫生器具位置贴墙预留接管三通。由于接卫生器具的支管外径通常不大于20mm,内墙抹灰时即可隐蔽。即便三通处外形尺寸较大,有些许外露,二次装修时即可隐蔽,不会对日后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有关户内给水管材,根据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是否允许直埋,以及不同管材的接口形式,大致可分为可直埋型和不宜直埋型。所谓可直埋型管材,根据设计惯例,通常认为可埋地或嵌墙暗敷,如较多使用的PP-R管道(热熔接口);此外,象粘接连接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管道和给水用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管道(CJ/T218-2005),亦可用于直埋;不宜直埋型管道,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多限于机械接口管材,如机械接口的薄壁不锈钢管道、铝塑复合管道、机械接口的薄壁铜管等。
事实上,对于目前的室内管道来说,AGR管道和CPVC管道,由于价格因素以及市场普及情况,用在户内给水方面尚不普及,机械接口的管材又不允许直埋。那么,可在户内直埋的生活给水管道,除了PP-R管道,剩下的又有多少呢?事实上,即便较常使用的PP-R管道,连接时,一旦操作不善,很容易造成管道接口处缩径。而且,一旦管道缩径过大,直接影响户内供水。眼下,因住户二次装修时PP-R管道热熔接口缩径,误向供水部门投诉的事情时有发生。
可以想象,虽然眼下供水管材种类繁多,当住户需要嵌墙或埋地敷设管道时,这个不宜使用,那个弊端明显,剩下的还有多少呢?因此,以薄壁不锈钢管道为例,既然用于二次供水优势明显,用户又希望户内支管嵌墙或埋地暗装,业内更应该考虑如何使此类管道尽可能满足住户安装要求,而不是限制其使用。
2 加强行业学会、协会横向联系
对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来说,主要的行业学会、协会有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CCES)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下设的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等。虽然业内有不少专家、学者同时在上述行业学会、协会内担任职务,但是,总体而言,上述学会、协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仍感过少。
就建筑给水排水来说,作为市政给水和市政排水之间的重要环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和市政给水与市政排水之间密不可分。上述学会、协会,前三者较多偏向于建筑给水排水,会员较多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研究部门的有关人员等;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较多偏向市政给水与市政排水,会员较多为各地水务部门等。从推动与完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角度出发,上述行业学会、协会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理由如下:
2.1 作为建筑给水设计的基础之一,用水定额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二次供水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事实上,不同地域、不同使用性质、不同用水习惯,甚至不同时代,人们的用水习惯不断变化,用水定额不尽一致。可以说,同一地方,用水定额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是,有关本地区居民用水量的数据与发展变化趋势,普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是难以了解的。如果能够通过全国性的行业学会、协会协调,加强地方建筑设计行业与当地供水部门的联系,有针对性地采集相关居民生活用水数据,用于指导当地的二次供水设计,比起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选择的数据,更符合当地实际。同时,也建议把这些基础性数据的检测与采集,纳入行业相关协会的日常工作之中。
2.2 就高层住宅(小区)地下生活水箱有效容积计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提倡根据日用水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数据不足时,根据日用水量的百分数确定。但在具体设计中,日用水变化曲线又在哪里呢?可以想象,如果能够通过行业学会、协会的协调、通过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地方供水部门的配合,在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把原有的普通计量仪表改为具有实时显示与记录功能的流量仪表等,逐日、逐月、逐年统计其用水变化曲线。最终把这些数据经归纳、分析后,用于指导当地的建筑给水设计,会更加科学合理。而且,上述情况,只要协调充分,实施起来难度应当不大。
2.3 有关大型综合性高层建筑,当使用功能较多时,其二次供水秒流量计算,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大多采用某一部分秒流量与其他部分最大小时流量叠加的做法。现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试想,如果能够由供水部门支持,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内部,结合设计图纸,在给水系统的关键部位设置一些具有实时显示与记录功能的流量仪表等,不断采集相关给水流量的数据,并与原设计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用于指导当地的设计,并为日后积累一些宝贵的一手数据。
2.4 就城市中的某段供水管网,其供水压力24h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是,在建筑设计之初,甲方能够获得的供水压力数据较多为最低压力。这就造成一些原本可以采用市政水压—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的项目,最终变成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或其他二次供水方式。而且,不少新近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同志,甚至不知道还有市政水压—屋顶水箱联合供水这种方式。可以想见,如果建筑设计部门与市政供水部门配合协调的话,有些二次加压供水的设计是完全可以省掉的。有关上述问题,难道不也是一种看不见的隐形浪费吗?
上述理由或许不尽完全,但是,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来说,如果给水排水专业的有关行业学会、协会之间的联系能够进一步加强的话,必将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3 結语
有关在建筑给水设计中落实“节水、节地、节材、节能与环境保护”的思路,从行业内来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文仅在三个方面谈了一点个人的设想与感受,可能还有欠妥的地方。但是,无论如何,关于建筑节水与节能等问题,确有必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