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霞
【摘要】如何提高城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认为,单元整合、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不可或缺。教师应该勇敢地对数学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与增、删、补,以此为教学提供新的可能、新的素材和新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统整理念的高效渗透,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 统整理念 单元整合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一、单元整合,有利于计算能力提高
有专家言:“唯有整合,才能更大程度上为课堂松绑。”的确,把单元知识整合在一起,孩子们的眼界就宽了,思路就活了,计算能力也就同步提高了。教师应该厘清数学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和编排体系,挖掘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找出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并特别关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课内与课外的“提升点”、知识与情境的“生长点”,以及内蕴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为孩子们整体思维能力(包括计算能力)的形成助力。
例如,在二年级《时分秒》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从2019春晚的倒计时引出“秒”的概念,然后引用奥运会上破世界纪录的9秒48,引领孩子们说说人们在“秒”这样的小单位中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紧接着让孩子们观察钟表上的“时分秒”转动的过程,体会彼此之间的大小和等量关系;最后通过“早上刷牙、吃早点、上学路上、一节课、课间十分钟”等等的时分秒的时间单位的转换练习,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时分秒”大小和长短的认识和体验。
可以发现,教师以统整理念为依据,透过“时分秒”在春晚、钟表和日常中的运用,寻找到知识点内在的、经纬交错的实质联系,进而通过“散点”的整体理解把握和结构加工,又有效地把分散的知识结构化地传递到了学生面前,使学生逐步形成了整体的、综合的、关系式的立体数学思维。可以发现,在进行诸如“分”和“秒”的转化计算中,或在“3分20秒等于多少秒”等方面的计算中,孩子们游刃有余,轻松过关。而这不得不归功于一开始的“统整”理念的有效渗入。
二、横向联系,有利于计算能力提高
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而言,小学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单元教学”之间的横向联系,亦即彻底杜绝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弊病,转而提倡准确把握知识横向联系的教学观,以此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打造高效、厚重、扎实的理想数学课堂。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单元教材处理为例,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学例题中重点体现的“凑十法”之外,还可以适时补充“多加再减”和“交换位置”的内容。还比如,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单元教学时,除了学习基本的口算、估算笔算计算方法,还可以补充“组块”计算和“踢十法”计算等方法的学习。
经过这样的横向联系,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提高了,不仅仅是计算速度加快,同时准确率也在同步提高,部分优等生根本就不用笔算,很多答案张口就出。而这也不得不归功于“横向联系”。不仅仅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更多知识点,都螺旋递进式地分散在不同单元中。对此,教师是以盲目性对待之呢?还是以整体性对待之呢?只有由个及类,由类及理,准确而细微地梳理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从而形成立体的、全面的、整体的教学效果,才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应有之义。
三、纵向联系,有利于计算能力提高
仅仅从横向联系是不够的,所谓的纯熟的、精确的、快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所谓的“整体观、长远观和大局观”还应整体注重单元的纵向联系。小学教师何不在知识点的发生、衔接和扩充方面下一番大功夫呢?教师应通过纵向联系,“在学生迷茫时‘引,困惑时‘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比如,“数的认识”应该从100以内数的认识过渡到10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过渡到“认识东南西北”,然后进一步过渡到角的认识。通过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等知识,进一步扩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进而为中高年级学习“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样的整合,在诸如“联系现实实际确定物体所处的方向”的计算中,还是在诸如“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圖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的计算中,抑或是在“根据路线图结合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计算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举一反三,快速反应,灵活计算。而这,不能不归功于“纵向联系”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实践一再证明,让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由分散到集中、由集中到核心,对于提高城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这种“统整”理念的强化者、渗透者和贯彻者。
参考文献:
[1]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 :22.
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城镇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能力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