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的处理及思考

2013-04-29 20:29李昭友
考试周刊 2013年91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有效教学

李昭友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异常现象是课堂教学中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机智地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能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关键词: 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有效教学

一、提出猜想和假设

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导致实验异常现象,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2:有可能是受生成物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影响。

猜想3: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使红色褪去。

猜想5:……

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抓住学生发散思维的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合理猜想,提出如何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方案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氧气。

方案2: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做对比实验。

方案3:用冷却后的溶液做实验。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评价,最终敲定实验方案。

三、师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实验加以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2:向等体积的浓度分别为5mol/L、1mol/L、0.01mol/L的NaOH溶液滴加酚酞试液。5mol/LNaOH溶液较快退色,1mol/L和0.01mol/LNaOH溶液都长时间不退色。

结论:酚酞在稀碱溶液中能稳定显红色,在浓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又退色。

结论:不受温度的影响。

通过上述一系列“发现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处理结果”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和学生完成了整堂课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异常现象的解释,对课本知识提出异议,并进行知识的升华和延伸。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针对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不同教师的功底和智慧,也是课堂打破预设,动态生成的关键。本节课对实验异常现象并没有采取回避态度,也没有用“我们以后再研究”或“直接告诉学生褪色的原因”,而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和我们预设异常的情况,根据学情打破预设,放手让学生唱主角,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争议,鼓励学生把探索结论的活动变为验证结论的活动,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这样的教学也许要花上一两节课或更长时间,但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这样的教学更有效,这样的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有效教学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