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3-04-29 19:28杜户高
考试周刊 2013年90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探究学习初中物理教学

杜户高

摘 要: 科学探究的核心在于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突出“做”的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从物理现象入手学习物理知识,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学习 学习行为 实验教学

美国某科技馆的墙壁上写着这样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三句话强调了“做”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学习来说,这里的“做”可以理解为“探究学习”、“探究实验活动”。科学探究的核心在于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突出“做”的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从物理现象入手学习物理知识,然后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把握物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领会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物理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探究、发现,进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跟“接受性学习”不同,它不是指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结论。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性学习所表现出的鲜明特点,而这恰恰是接受性学习所不具备的。学生经历了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可以加深感性认识,获得情感体验;可以锻炼理性分析能力,有效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实现物理学科探究活动所要求达成的“三维目标”。探究学习的意义体现在“三重”上,即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学生亲历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

二、遵循相关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合理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了解学情,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背景与能力等诸多因素,然后选择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任务。这是搞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2.目标性原则。为使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更科学、有效,教师要在深入学习并领会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使之更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如,考虑通过本次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实现什么学习目标?在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怎样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等等。

3.情境性原则。为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设计出有价值的探究主题,营造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譬如,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撷取鲜活的物理现象或相关实例,设计有趣的容易操作的小实验等,在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带着疑惑与期待,满怀好奇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4.针对性原则。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事先要透彻地了解探究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有趣的兴奋点等。

5.渐进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循序渐进,要在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逐步达成的基础上,具体考虑到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侧重对某些探究要素进行训练,最终通过一学期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有效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科学探究,兼顾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有“通过实验……”“经历……”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字眼,这表明探究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课程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时直接抛出问题的答案或匆匆得出结论。学生只有实实在在亲历探究过程,才能真正获取知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注意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期待,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也可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不接受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对自己关心的物理问题独立自主地进行尝试性探究。比如,在学习电路时,一些学生对开关的闭合导致部分电路的短路产生疑惑,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就适时安排学生运用小灯泡、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及导线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探究,学习效果比单纯地听取老师口头讲授更好。

再次,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指导。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拒绝教师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探究与发现的权利。当然,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观察、发现、分析、思考、交流、分享。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困难、疑问、错误给予适时的指导,或者对学生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与设计提供依据。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推动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最后,在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前,教师应对活动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明白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应该怎样观察物理现象,怎样获取真实的数据,怎样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的评价与总结,能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汲取经验教训,进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探究性学习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探究学习初中物理教学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试论体验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