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
摘 要:受到家庭环境、学前教育、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小学生虽然初次接受正规教育,但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个性差异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一、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受个人兴趣的影响比较大,往往爱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生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充分享受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精心备课,充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就有高度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充分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学科和数学等学科不同,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切不可按照固定答案来要求学生,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再进行辩论。学生不仅能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尊重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参与适合自己的学习,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成绩平平的学生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四、重视朗读的作用
小学生接触课文的首要方式就是朗读,教师往往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小学课文每一篇都是佳作,语境描述的都十分美妙,语言应用得十分精妙,思想表达得十分具体,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比如开展朗读比賽、朗诵会等,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通过积累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结:因材施教不仅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且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一言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课堂活力。
参考文献:
周永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J].考试周刊,2008(39).
(作者单位 青海省祁连县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