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萍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综合实践”“体验感悟”成了许多老师的自觉追求。“小组讨论”“唱歌跳舞”“现场采访”“课堂表演”……语文课堂热闹起来,很多老师认为:这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果真如此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得玩这么多花样,搞得如此纷繁复杂才行吗?
学生的语文素养好比一棵树,要让它枝繁叶茂,须要沃其根本、丰其主干,光在枝节上修剪是难成大器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根本,以简驭繁、以约求丰,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思路简明,紧扣核心
语文课程的内涵极为丰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情感陶冶,思想启迪,可以说包罗万象,于是有人企望通过面面俱到的分析一网打尽。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恰恰相反,费时多而收效微。因此,就需要从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出发,寻找一条简明高效的途径。
就以閱读教学来说,其本质的特点即是一个有目的、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正是在读通、读懂、读好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与启迪,因而怎样让学生有效地读通、读懂、读好书便是关键所在,围绕这个核心去做,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有可能水到渠成。
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要形成一个简明有效的思路,教师必须首先对文章进行深度和广泛的挖掘,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如我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要表现这位华侨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的文眼让学生浏览,哪些地方是借梅花来表达老人的眷恋祖国的心,然后细读7小节和13小节,品读老人的爱梅情结,最后借送画题词这一环节,发展学生的语言,形成了“整全感知,抓文眼——细读品味,悟情感——赠画题词,促表达”的教学思路,使课堂结构脉络清晰,简约而丰实。
二、手段简约,讲究实效
语文是朴素的,文字符号串成的它那么宁静,只有当人们阅读时,它才显现出丰富的内涵。然而不少教师似乎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他们没有在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上多下工夫,而是醉心于外在的手段和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声、光、电一齐上,多种教学手段各显神通,活动、游戏、表演、竞赛……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多角度的强烈冲击,如此一来,语文一旦失去这些外在的刺激,学生在课堂中就提不起兴趣,因为语文课堂已没有热闹可看。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县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