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历史教材涉及古今中外,内容十分广泛,头绪杂、线索多,教学过程没有反复,许多中学生对学习历史有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学好历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呢?笔者认为借助“两读”“三讲”式可有效地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矛盾。
“两读”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下一堂课要学的内容,要求理清教材之间的衔接关系,思考记住新内容准备采取的可行方法,把难点抄录出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是“一读”。另外,课后要求学生复习教材加深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弄清已学教材历史线索的纵横联系,这是“二读”。
“三讲”是指课堂上值日生复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讲授新课内容;学生当堂复述新课。具体作法如下:
每堂历史课,首先由值日生复述前一节学习内容,要求做到纲目分明、重点突出、史实准确、表达清楚。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待值日生講完,由同学家们进行评议,或作更正、补充;再由教师小结,指出述者、议者的优劣,着重鼓励有创见的,这就是“一讲”。在全班同学全面回顾旧课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时,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增强记忆的规律。然后,用几分钟让学生回忆整理新课内容,或个别学生向老师发问,或相互分析讨论解决有关疑难问题,这就是“二讲”。接着,由学生来复述新课内容,或临时指定学生来复述,让其他同学做补充。这也为下一堂课的“一讲”做准备。这里的复述,不只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或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这就是“三讲”。
“两读”“三讲”的五步法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占有四步,做到了“讲读结合,抓好基础;发展智能,加深记忆;课内课外,互相促进”,起到了对教材融会贯通的突破。每节教材,师生至少共同讲述三次,节节教材都有一部分同学特别熟悉。
如教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在第二堂课由一位同学值日复述其内容时,他别出心裁地提出:这一节内容,可用“一、二、三”进行概括。全班同学都被他的说法吸引住了,接着他有板有眼地数起来;即“一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二(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欧、亚),“三国”轴心国集团。同学们一致评价这是出色的“一讲”,给大家提供了形象生动的例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万载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