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鸡”及相关惯用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2013-04-29 20:26龙玉莲李延林
现代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惯用语翻译策略文化内涵

龙玉莲 李延林

摘 要:鸡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人类赋予鸡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些象征意义与内涵表达了人类的思想以及内在情感,并逐渐成为了语言中的“珍品”。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异同,与“鸡”相关的惯用语所要传递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及褒贬意义也存在异同。因此从英汉语文化背景等异同的角度,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关“鸡”的惯用语,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鸡 惯用语 文化内涵 翻译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类与动物息息相关,动物也给人类社会生活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在动物给人类立下的汗马功劳中,最重要的便是动物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在逐步了解动物习性、特征之后,人类开始借助动物意象来描述客观世界、表达内在情感,创造出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惯用语,同时赋予这些惯用语丰富的隐喻意义以表达周围客观世界的类似事物。这种表达方法言简意赅却意蕴丰富、妙趣横生,逐渐成为生动的习语和谚语,世代流传,成为一国文化长廊中一道靓丽别致的风景。纵观英汉语,因人类对“鸡”这一家禽的特征认识基本相似,鸡的形象和喻义基本一致。鸡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体小、平凡、守时、好斗等。人们将这些特征与社会相联系,衍生出了相似的文化内涵。但因英汉语长期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受本民族的心理、审美观等影响,人们对同一动物产生的联想会有所偏差,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联想。这一多样性在增加两种语言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给读者解读带来了障碍。因此,如何从文化内涵意义角度正确理解和翻译“鸡”的相关惯用语至关重要。

二、“鸡”在汉英语中的文化内涵

(一)“鸡”在汉语中的文化意义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古时专门报晓的小官叫“鸡官”,与朋友聚会之处为“鸡坛”,文人的书斋谓之“鸡窗”等,足见中国鸡文化蔚为大观。长江流域屈家岭人类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曾出土过陶鸡,说明早在公元前,家鸡就已普及于华夏了。在十二生肖中,鸡也是唯一被纳入生肖属相的家禽类动物。足以证明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人们对鸡的推崇之情。在历史上,鸡一直被视为太阳鸟,人们对鸡崇敬有加,赋予鸡“文、武、勇、仁、信”等美德,称鸡为德禽。《韩诗外传》中概括:“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实时者,信也。”[1]此外“鸡”谐音“吉”,常被视为吉祥之禽。在传统文化中,“凤”寓意吉祥,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百鸟朝凤”等。殊不知,“凤”的原型为鸡。《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在古代神话中,鸡还与太阳相关。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上,月亮里是蟾蜍,红太阳里是只黑色的鸟,即阳鸡[2]。画家也喜欢将鸡入画,取其吉祥之意,如《牡丹公鸡图》象征“富贵美好”之意;一只大红公鸡站在石头上,寓意“室(石)上大吉”;雄鸡与鸡冠花相配,则为“官( 冠)上加官”;“公鸡报晓”使鸡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鸡对古人来说,其意义确实非同小可。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清晨鸡鸣便意味着天将明,再进一步引申联想,就象征着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说“鸡叫了,天亮了,解放了”就是这样一种递进的象征意义。[3]我国古代也有诸多关于鸡的赞言和典故,如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等。

鸡还有预言、辟邪、去灾等象征意义。我国先人认为,鸡能捕捉天人之间的感应,于是鸡常用来占卜凶吉。古人还常用鸡驱邪和祭祀;鸡还可用于判案。如景颇族就有用鸡鸣作为神判的传统。争讼双方各携一只活公鸡到约定地点,先由巫师念经,念毕双方纵鸡,视约鸣叫以决胜负,先叫者败诉,后叫者或不叫者胜诉。[3]鸡还可驱邪去灾。江南人在过年这一天“贴画鸡户上,悬索于其上,插桃符于其旁,百鬼畏之”[3]。古人还认为鸡能预兆灾难,如母鸡打鸣、雄鸡生蛋,或公鸡无故夜啼、黄昏独鸣,或鸡无缘无故飞上屋顶等,都是不祥的兆头,必须把鸡杀了祭祀才能避凶。

鸡勇敢善斗,有勇武之德。我国斗鸡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早年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就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周代已有斗鸡之俗。唐玄宗酷爱斗鸡,被人戏称为“斗鸡皇帝”,当时还流传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民谣。诗仙李白也是一个斗鸡迷,其《叙旧赠江陵宰陆调》诗有云:“我者斗鸡徒,连延五陵豪”。后来,斗鸡又传到日本、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国。1981年,我国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辛酉年》,邮票上即是一五彩缤纷、引颈昂首的花公鸡。[4]我国各地启用的纪念邮戳也大多以昂首挺胸的“金鸡报晓”为主图。雄鸡作为善斗的勇士,其气魄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常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1950年10月,毛泽东同志用“一唱雄鸡天下白”来形容建国后举国欢庆的盛况。[5]但鸡也象征着平凡与柔弱。鸡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随遇而安,随处可见,故显得平凡、大众。人们常用“鸡扒命”来比喻人忙碌奔波一生,却只能聊得温饱。且因鸡体积小,常被用来形容人柔弱、力气小或无关紧要的琐事,如“手无缚鸡之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鼠腹鸡肠、小肚鸡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鸡”的解读也进一步扩大,“鸡”文化不断丰富。在现代社会,金鸡地位逐步上升,被赋予了许多积极意义。很多企业、地名、奖项以金鸡命名,如晋江金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珠海金鸡化工有限公司、淮安市金鸡食品有限公司等,再如中国电影的“奥斯卡”——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等。同时,鸡在日常饮食文化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除夕夜及其他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便是鸡。鸡,吉也,“万事吉当头”,象征着新年大吉大利。

汉文化中的“鸡”也非尽善尽美。“鸡”一词还带有低级猥亵、平庸愚笨之意。因其与“妓女”中的“妓”谐音,所以人们有时骂某人为“鸡”,实则指“妓女”,“鸡”一词逐渐成为了“妓女”的代称。同时,人们常用“鸡”来表示“小,微不足道;小人物;平庸,愚笨”等负面意义。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来指那些依附权势而升官发财的人;“鹤立鸡群”中的“鹤”代表高雅,“鸡”指平庸;“呆若木鸡”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像“鸡犬升天、杀鸡焉用牛刀、鸡鸣狗盗,鸡毛蒜皮”等大都带有强烈的贬责色彩。

(二)“鸡”在英语中的文化含义

鸡在西方同样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英语文化中,说到鸡,得先从人类的创世情结谈起。在西方,有许多关于“世界混沌如鸡子”的创世神话,认为世界诞生于鸡子,最早最著名的传说源自芬兰,但最全面最经典的“天地混沌如鸡子”之说应该出自希腊:“最初,宇宙是混沌状态,天地不分,陆地、水、空气三者混在一处;此时有主宰者,名混沌,妻为奴克司(夜之神),二人生子为爱莱蒲司(黑暗),爱莱蒲司逐父而以母为妻,代为主宰。二人产一极大鸡子,厄洛斯(爱神)由此卵出,乃创造地;但此时,地上尚无草木、鸟兽,厄洛斯以生命箭射入地的冷胸,地遂生草木白花与鸟兽。”[6]“万物孵于鸡子”,宣告着世界从此告别混沌,进入新生,从此人类与鸡结下了渊源。

在英语文化中,鸡还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公元9世纪,教皇尼古拉斯曾颁发敕令,要求所有教堂屋顶都应安放一个公鸡的形象。[7]直到今天,许多教堂尖顶都竖着公鸡模样的风向标,象征希望、光明与复活。鸡在耶稣预言里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据《福音书》记载,“在鸡叫之前,门徒得要否认耶稣三次”。此外,公鸡还是神赐智慧的象征,《旧约·约伯记》有言:“谁把耶和华的聪明给了雄鸡?”在许多国家,鸡还被称为“预言的动物”,古希腊神话中提到它能感应天上人间之事。“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心中,火鸡应该作为美国的象征,而不是鹰”[8]。可见火鸡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在古代波斯拜火教信仰中,雄鸡报晓预示着宇宙中光明与黑暗之间斗争出现了胜利的转折点。而在罗马文化中,鸡掌握着预知命运的杀手锏,在战时尤为突出。罗马军队出征时,鸡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终极武器,开战前军队都会仔细观察鸡的行为:食欲旺盛则意味着军队将大获全胜。据记载,一场海战拉开序幕之前,此时鸡群却拒绝进食,罗马执政官一怒之下将它们全扔下海,结果,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可见,在西方,鸡同样被赋予了“希望、光明、预言”等一系列神圣的象征意义,这与汉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鸡本身也有众多象征意义。体态丰盈的母鸡象征强盛的生育和繁殖能力。如埃及神殿内悬挂鸡蛋,以祈求河流水源充足。在法国某些村寨,女人视鸡蛋为吉祥的象征。新婚之际,新娘先要把鸡蛋悄悄藏入裤中,待进洞房时再故意跌倒,让鸡蛋掉下来,因为鸡蛋从裤中掉下即预兆“生孩子”。而威风凛凛的雄鸡则代表男子气概,因雄鸡习性凶猛、好斗,经过人类训练,便为人类茶余饭后消遣娱乐之用。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斗鸡就成为欧洲人喜闻乐见的活动。英国还有过“皇家斗鸡场”之称。古巴、墨西哥斗鸡亦风靡一时。为增加斗鸡观赏性,人们还在雄鸡腿上绑上金属马刺和腿绑刀。斗鸡在美国是非法的,美国人认为斗鸡有违人道精神。但斗鸡运动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它应该算得上世界上最古老的娱乐项目。法国可谓西方“鸡”文化最为浓厚的国家之一。1803年7月,法国新王路易·菲利普颁布法令,要在军旗和军服钮扣上打上雄鸡图案。从此,雄鸡正式成为法国的象征。法国人亦称高卢人,即高卢雄鸡。这一称谓主要源于拉丁语,“雄鸡”和“高卢”为同音异形词。法国人对雄鸡钟爱有加。巴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竖立着雄鸡雕塑。法国的一些教堂屋脊上至今保存着铁皮打制的风信鸡,昂首挺胸,尾巴高翘。在一些历尽沧桑的古堡,破旧的大门上依稀可看见雄鸡图案。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就是只大公鸡。以至于有人叹曰:巴黎是花都,法国是鸡棚。[7]

在英语文化中,鸡还带有多重负面意义。如“鸡”意味怯懦、神经性焦虑及无名恐慌等,用来比喻人杞人忧天。与汉语不同,英语中鸡有多种表达方法,除表达不同的象征意义外,还带有强烈的褒贬之义。除了最广为人知的“chicken”外,英语中“鸡”还有“rooster,cock,hen”。“cock”为英式英语中的“鸡”,因其使人联想到区分动物性别的生殖器官而成为禁忌词,不太受欢迎,通常都带有贬责之义,如“cock-and-bull story”意为“无稽之谈”;形容某人生活萎靡,纵情享乐,则用“set cock on hoop”;“red cock”则指人为纵火;形容某人喝的酩酊大醉,则用“cockeyed”,也可指“歪斜的,愚蠢的”;“cry cock”指声称自己获胜,高人一筹;“old cock”主要是用于亲密的男性朋友之间的昵称。“cock”一词构成的惯用语非常多,但大部分都含贬义或具破坏性。“chicken”一词则褒贬参半,除作为公鸡“cock”和母鸡“hen”的总称之外,“chicken”可指“胆小的,因害怕而放弃做某事”,如“You chicken”意为“你这个胆小鬼”,“spring chicken”指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孩,“as timid as a chicken”指像小鸡一般易于驯服。但在西方菜名中,一般都用“chicken”,如“roast chicken(烤油鸡)”“braised chicken(焖鸡)”等。而“hen”一词则略带贬义,旧指妇女,“old hen”则指中年妇女或上了年纪的老妪;“mother hen”则指过分宠溺孩子的母亲;“hen party”指女性聚会。四词之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rooster”,此词偏中性,无强烈的褒贬意义,日常生活中常用。如“鸡年”译为“the year of rooster”,“金鸡”译为“golden rooster”,而非“golden cock”,后者常给人粗俗之感。[9]

在现代文化中,鸡的各种神秘宗教意义逐渐被谈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将谷物高效转化为蛋白质的家禽。英国人把咖喱鸡奉为国菜,而美国人则视鸡为田园生活的象征,让他们忆起昔日的田园生活。作家杰克·坎菲尔就曾将“心理慰藉”喻为“心灵鸡汤”,足见鸡给人们带来的怀旧慰藉作用。鸡和鸡的副产品鸡蛋在节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西方圣诞节、感恩节的宴席上,火鸡是必不可少的主菜之一,象征丰收、团结与感恩。在复活节,西方人将煮熟的鸡蛋作为礼物赠送亲友,象征复活和新生。同时,西方鸡文化也在全球迅速蔓延,肯德基和麦当劳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使得许多人在想到鸡时便联想到肯德基餐厅里炸的香喷喷的鸡腿。越来越多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以鸡为主角,如《小鸡快跑》等。由此可见,鸡文化在西方同样缤彩纷呈,热度不减当年。

三、有关“鸡”的习语和谚语的翻译

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及审美价值取向差异,英汉语对同一动物的反馈也不尽相同,因而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衍生出不同的表达法。因此,在翻译与鸡相关的惯用语时,不仅要译出源语的形象、寓意,还得处理好源语特有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若译者过分追求字字对等,逐字翻译,不求甚解,惯用语在目的语上下文中会显得突兀生硬;反之,若完全意译,则会牺牲源语中丰富的文化负载信息,也就达不到英汉语交流的最终目的。此时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译法

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译文读者误解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习语的形象、修辞手段和民族特色。因人类的基本生活环境类似,又惯于从动物基本属性这一认知角度出发,再加上人类思维具有共性,自然而然会对同一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这是采用直译法的根本立足点。所以,当英汉两种文化对同一动物的反馈和联想一致时,译者便可根据语义等值原则,采用直译法,以求意义不增不减、不错位、无歧义。如“as proud as a cock”可直译为“骄傲得像只公鸡”。读者在读该译文时,非但不迷惑,倒觉豁然开朗,因为公鸡在英汉文化中都带有“骄傲、高傲”的象征意义。直译法不仅遵循了英汉语的语言规范,同时也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意义和民族色彩,增添了译文的文化魅力。

(1)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小鸡未孵出,不要点鸡数(不要过早乐观)。

(2)Better an egg today than a hen tomorrow.

今天一个蛋,胜过明天一只鸡(多得不如现得)。

(3)Every cock is bold on his own dunghill.[10]

公鸡总在自己的粪堆上称雄。

(二)意译法

由于英汉文化背景、审美心理、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反馈和联想。社会日新月异,那些沿用已久、带有历史印记和民族色彩的动物习语正逐渐失去原来的联想意义,因而难以唤起英汉语读者相同的联想。因此,为了表达清晰,理解无误,译者应摒弃源语中一些带有典型民族特性或地域色彩的意象,译出其深层含义。

英汉语中,有关鸡的习语大都为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产物。译者若只求形不求意,亦步亦趋,则译文将会生涩难懂,僵化突兀。所以,出于此种考虑,意译法不失为上策。“得意而忘形”,既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又能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深层涵义。如在译“as mad as a wet hen”时,译者就需要注意处理好“wet hen”这个意象,若将其直译为“淋湿的鸡”,则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但若摒弃源语意象,根据“mad”一词及上下文,译出其深层涵义“大为生气,怒不可遏”,则译文流畅,文意顺通。又如:

(4)It is a sad story that the hen crows louder than the cock.

丈夫软弱,家之不祥。

(5)Sell ones hens on a rainy day.

[谚]蚀本出售,贱卖。

(6)Whenever she is around,she is always cocking her ears to gossips nearby.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拉家常,她便洗耳恭听。

(三)套译法(或替换法)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使得英汉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并不能完全对等直译。在演绎同一象征意义时,英汉语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文化意象或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给读者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译者应着力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模式及思维习惯,采用套译法,直接套用一个目的语中约定俗成的习语或谚语来表达。换言之,当英汉语中有关鸡的习语出现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时,可采用套译法,将源语的一种意象用目的语中一种相似意象来表达。如“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若生般硬套地保持源语意象,此习语便译为“在鸡窝里找兔子”,读者可能不知所云。但稍加思索,便能联想到汉语中也有相似的表达,即“缘木求鱼”,此语比喻做事毫无头绪,弄错方向。故把它译为“缘木求鱼”显然优于直译为“鸡窝里找兔子”和意译“做事没有头绪”。它不仅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也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7)In fact,he is nothing but a cock of the loft.

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个地头蛇而已。

(8)If you invest your money into it, you might make a fortune, but an egg today is better than a hen tomorrow.

你投资可能能赚钱,但毕竟千钱赊不如八百现。

(9)A cock is bold/valiant on his own dunghill. [10]

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狠。

四、结语

习语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既能折射社会文化,也深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因英汉语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异性。英汉语中的动物习语在表达方式、意象选择等多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故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从英汉语文化背景出发,熟悉、掌握英汉语中动物习语内涵的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套译等翻译策略,力求准确、生动、畅达地再现原惯用语的意象与内涵。这样,译者在翻译与鸡相关的习语时,既不丢失源语的文化信息,准确传达源语的文化意象与内涵,又能遵循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本文为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2005]280(86)。

注 释:

[1]吴裕成.中国生肖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http://culture.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50217newgx4213b27d-323713.shtml

[3]http://www.nongli.com/Doc/0810/2720492.htm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f297b00102e326.html

[5]张正荣.中国与西方就“鸡”表现出的文化差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45.

[6]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7]房伟.中西鸡文化之类同——中西文化中对鸡所赋予的神圣意义及崇拜[J].文教资料,2007,(34):238~241.

[8][美]布鲁克·米尔雪玛.再看美国[M].张丙送注释.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244.

[10]李延林等.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166~167.

(龙玉莲 李延林 湖南长沙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410083)

猜你喜欢
惯用语翻译策略文化内涵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