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海 王燕
摘 要: 英语典故大量来源于《圣经》,由于宗教信仰所带来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使得这类典故的理解与翻译更加困难。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通过列举典型例子介绍几种常用的典故翻译方法,希望对遇到这类典故的翻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圣经典故 翻译策略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语的读者与原语的读者获得相同的反应。从语篇类型来看,圣经典故的翻译属于信息类语篇。它的主要功能是使读者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丰富中国人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分析文化背景,我们了解到中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因此翻译时找不到完全的对等,下面总结了一些常用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是不仅要保持原有内容,还能保持原来的形式。由于“圣经”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引用一些圣经中的典故。中国读者开始熟悉某些典故的意义及形象,所以他们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因此,尽管有时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和误解,但直译依然是可行的。看看一些例子:
例1:Mr.Black was fooled by the salesmans manners until he showed that he was really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y selling Mr.Black a car that was falling apart.
布莱克先生被推销员愚弄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推销员是貌善心毒的人。他卖给布莱克先生的是一辆要垮的小汽车。
据《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第15节至20节记载,耶稣·基督(Jesus Christ)在登山空训中告诫门徒和世人:“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你们能够从他们的行为认出他们。”在《圣经》里,狼是凶狠残暴的典型,而绵羊(sheep)却是温顺的、具有牺牲精神的,因此常被用做献给上帝的祭品。由于狼的本性,在世界上很多种语言里,狼的寓意都是相同的,在《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伊索也描述了一个披着羊皮混进羊群的狼逐渐吞食羊羔的寓言,伊索以此比喻某些狡诈之人。由于《圣经》和《伊索寓言》的描述,使得成语“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广为流传,逐渐进入世界许多语言,包括汉语,即使在中国,“披着羊皮的狼”的寓意,是妇孺皆知的。人们以此成语形容“貌善心毒的人,口蜜腹剑或戴着假面具而心怀鬼胎的人”。
2.套用法
所谓套用是指用中国现成的成语解释英语习语。虽然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面临同样的事情时,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和文化,他们将有不同的反应,并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事物。不同民族群体往往使用不同的东西表达同样的想法,为了正确表达英语典故,我们可以使用现成的中国习语,这样中国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圣经”典故。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2:John could not go to a library,and writing the report was a job of making bricks without straw.
约翰不能去图书馆,因此这篇报告是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写就变为无米之炊了。
该典故源于《圣经·旧约·出埃及记》(Bible,Old Testament,Exodus)第5章第7节。上帝见以色列人在埃及备受奴役,就号召以色列人摩西(Moses)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摩西请法老允许以色列人去旷野祭祀上帝。法老不仅不同意,反而责备他们有意旷工,就吩咐监工:“你们不可照常把草给百姓做砖,要叫他们自己去捡草。他们素常做砖的数目,你们仍旧向他们要,一点不可减少,因为他们是懒惰的,所以呼求说:‘容我们去祭祀我们的神。你们要把更重的工作加在这些人身上,叫他们忙碌,不听虚假的言语。”以色列人只好自己捡草制砖,但完不成规定的任务。因此,我们用符合中国文化的熟悉的谚语将其译为无米之炊,这样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3.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是指保持原文内容和原文形式同时附加解释信息的翻译法。在英语典故中,有很多包含西方地名或人名的典故,它们具有民族特性,对其采用直译法,读者可能知道地名或人名,但不能深刻了解其文化意思,直译加注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看下面的例子:
例3:“I knew the North Star”,Henson wrote years later “like the star of Bethlehem,it announced where my salvation lay.”
“我会认北极星”,许多年后亨森写道。“就像圣地伯利恒的救星一样,它告诉我在哪里可以获救。”
“the star of Bethlehem”,许多文献都形容伯利恒之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对于基督教来说,伯利恒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据称,这里既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诞生地,又是仅次于耶路撒冷复活教堂的又一圣地。但是伯利恒这个地名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所以译文添加了“圣地”和“救”(星)作为补充说明,这种添加非常简洁不拖沓,而又比较清楚地给读者稍作了一点文化背景的注释。正是这样的注释使得读者对意思清晰明了,实现了功能对等。
4.意译法
典故这个特定的语言,往往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典故通常有一个固定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圣经”的典故找不到相对应的汉语。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它们转化为汉语而未做任何改变,那么它将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因此,我们应该把典故作为一个整体去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意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过,意译不是着眼于细节,也不注重形式,但译出了意思的同时使得文章自然流畅。只要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4:We enjoy our holiday by the sea but there was one fly in the ointment;a circus set up on the beach.
我们在海滨欢度假日,但美中不足的是海滩上建立了一个杂技场。
据《圣经·旧约·传道书》(Bible,Old Testament,Ecclesiastes)第10章第1节记载:“死苍蝇使作香的膏油发出臭气。这样,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智慧的人心居右,愚昧的人心居左。并且愚昧人行路显出无知,对众人说,他是愚昧。掌权者的心若向你发怒,不要离开你的本位,因为柔和能免大过。”在这里,把“愚昧”比做“苍蝇”,把“智慧”和“尊荣”比做“膏油”,苍蝇使膏油发出臭气,一点愚昧也能败坏“智慧和尊荣”。在英语中,人们用它表示“美中不足之处;使人扫兴的(小)事”,这与汉语中所说的“一条鱼腥了一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一条鱼满锅腥”。
5.结语
熟悉《圣经》典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扩大知识面,理解和掌握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大有裨益,在英语教学中也是十分必要的。掌握英语,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除了要抓住语言因素外,还应注意非语言因素,即具有敏锐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从而恰当地完成各种语境下的言语行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克服本民族文化对自己思维视点转换的影响,才能做到对源语“尽窥其妙”。对译语“运用自如”,使英语典故的翻译最终实现语言功能上的对等。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