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民
摘 要:写作指导,包含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指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保障新时代的作文教学规范、低耗、高效。避免写作教学被无边无底的信息海洋淹没,被大量的网络垃圾吞噬。把握好原则,力求少走弯路、废路、险路。避免无序、高耗、低效。在正确原则的规囿下,灵活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力求切实迅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 指导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08-01
作文指导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条红线,它连着听说读写,连着课内课外,连着校内校外的所有的生活内容和学习内容,连着最高手段和最高目的,它既是无比重要,又是非常的复杂多变,如兵无定势,水无常形,似乎难以驾驭。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如果在写作指导中能够遵循科学化原则,就可以避免许多失误和偏差,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本文试图对写作指导的原则略加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 文道统一的原则
这里讲的道,主要是指思想道德和思维能力、思考方法。
作文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是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的具体体现。作文指导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统一。
指导学生作文,应当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要培养健全的理智,健康的心态,开朗的性格,科学的自然而然的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思维能力。
2 趣味性原则
十几岁的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干事情往往都是凭兴趣,感兴趣的拼命干,不感兴趣的硬不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开拓思路,都得建立在“感兴趣”这个基础上。有了兴趣,就好解决作文的材料、观点和写作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兴趣,就可以乐此不疲,实现多写多练。
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写出文章来辞不达意,虽然立意很好,选材也不错,但因为错字病句较多,几次被“负责任”的老师批得漫山红遍,鲜血淋漓,几篇败下阵来以后,这个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望作文而兴叹。
老师从出题到指导,及批改,和批改后的讲评指导,处处要注意指导的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又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 循序渐进原则
我们谁也不能通过一两篇作文的写作,就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谁也不能在一夜之间就使芸芸众生的文章,都变得准确、鲜明、生动起来。
我们教师一遇到作文差的学生,往往就产生急躁情绪。指导作文时,大量地向学生批发思想、批发感情、批发材料,批发构思和想象,恨不得自己捉刀代笔,来使学生作文水平迅速提高。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搞批发。
批改时,当然也属于批得满篇见红,改得面目全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一下子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到最高的程度,这样的批改,还被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及一些学校领导倡导,以为红道黑道越多越好。
其实这样的批改效果怎么样呢?并不一定好,老师批改好累死了,学生摸到本子后,一看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就灰心丧气,改改错别字甚至连错别字也不改,就塞进抽屉里。这样几次,只要几次“鲜血淋漓”地败下阵来,这个学生就可能认为作文实在是高不可攀,哀叹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老师辛辛苦苦所做的,原来竟是“善意”的坑害,使学生在无形中丧失了写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作文真的难于上青天吗?不,主要是我们没有放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梯子。
学生作文只要略有进步,我们就可以及时鼓励,哪怕这篇作文比上篇没有什么好,只是错别字少了几个,那也值得我们老师高兴地提出表扬和鼓励。
如果这样循序(作文教学中的固有规律)而渐进的指导写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能在一段时间以后产生飞跃,或者一学期十篇作文写下来以后,就会大见成效。
4 创造性原则
作文训练,最关键的是思维训练,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会产生立意新颖、文采斐然的好文章。作文指导本身如果富有创造性,就会吸引学生不断创新,不断体验写作的快感和乐趣,不断推出富有新意的习作。
5 精益求精的原则
要么不写,要写就发挥最好的水平,写出自己最好的文章。要求学生树立精品意识,追求作文的最佳境界。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指导学生作文,平时练笔可以自由些,如偶然灵感迸发,就要抓住机遇,写出精品。
当然,平时我们不应该把“精品”的标准定得过高,要力求标准的适切性和层次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追求目标。
指导作文,首先,老师要树立精品意识,率先为学生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假如,老师对待作文漫不经心,满不在乎,学生也会跟着不把作文当一回事。
我还经常为学生写下水文,和学生的优秀作文一起贴在教室的墙上。目前为止,我发表的下水作文已有十余篇。
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有明确具体的训练要求,只要学生的习作达到当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就可以视为精品,给他高分,让他有成就感。我们不应该把“精品”的标准定的过高,中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不可能象大学作家班那样能有很多的习作达到发表的水平,只要他们每次都能“尽量写好”就可以了。
其余的“系统性原则、胸怀全局的原则、听说读写密切结合的原则”等,已有同仁论及,此不再多述。
以上原则,同样适应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作文教学改革和创新。
网络如洪水,要驾驭好自己写作指导的小船,不能迷失方向,不能被浪潮击沉。垃圾信息如猛兽,要避免写作教学被其吞噬。网络时代的写作指导,不能在信息海洋上任意飘荡,无论东西。——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指导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联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决不是单单以上几项原则,就可以立即奏效的。原则只能使我们避免一些失误和偏差,而决不能代替激动灵活的千变万化的具体方法。但,我相信在以上科学原则指导下的方法会更科学、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童致,王朝林[M].安徽教育出版社.
[3]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4]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