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2010-201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2013-04-29 00:44丁冬生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丁冬生

【摘 要】目的:了解泰州市高港区病毒性肝炎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报告病毒性肝炎疫情进行分析并对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0-2013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35例,报告发病率19.75/10万。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发病率最高为7.06/10万,甲、丙、戊及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43/10万,2.10/10万、3.03/10万,5.97/10万。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构成比分别为:甲型7.23% ,乙型36.60%,丙型10.64%,戊型15.32%;未分型30.21%。结论: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应是今后预防及监测的重点,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未分型肝炎病例因进一步确诊而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有可能引起丙肝、戊肝等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升高。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发病趋势

为了解高港区病毒性肝炎疫情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对高港区2010-201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高港区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病毒性肝炎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高港区统计局,以年平均人口数计算常住人口发病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0-2013年全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35例(其中外地4例),报告发病率19.75/10万,无死亡病例。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发病率最高,为7.06/10万,甲、丙、戊及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43/10万,2.10/10万,3.03/10万,5.97/10万。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构成比分别为:甲型7.23%。乙型36.60%。丙型10.64%。戊型15.32%。未分型30.21%。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构成见图1。

2.2 病毒性肝炎疫情分布

2.2.1 地区分布 全区各镇街肝炎的发病强度有较大区别,肝炎发病率波动较大,东部明显高于西部。

2.2.2 时间分布 各型病毒性肝炎在全年发病的时间分布上,表现为全年均有发病,8-11月份有一发病高峰,其中10月份为最高峰。甲型肝炎表现为1-4月份有一发病高峰,乙型肝炎表现为9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各有一发病高峰,戊型肝炎在1月份有一小的发病高峰,未分型肝炎和丙肝无明显的发病高峰。全区各型病毒性肝炎分月发病情况见图2。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152例,女性80例,性别比例为1.90∶1,各型病毒性肝炎均以男性高于女性。

2.2.3.2 年龄分布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度特征,发病高峰在40~45岁,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年龄特征明显不同,乙型肝炎的发病从30岁年龄段开始急速升高,到40岁间达到发病高峰,其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乙型肝炎的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规律可能与大于15岁组年龄组人口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出生,该年龄段人口在出生时乙肝疫苗接种率低,乙肝病毒母婴感染率高,出生后同时存在水平感染危险,这部分母婴感染和儿童期感染人群,多呈慢性感染状态,部分人群从15岁年龄段起进入免疫清除期,表现为临床发病开始急速升高,到40~44岁年龄段达到发病高峰,以后由于水平感染维持水平较低,新发感染较少,同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一部分慢性感染人群又可从免疫清除期逐渐发展为免疫耐受期,可表现为其后发病率逐渐下降。甲肝表现为从40岁年龄段发病明显增多,发病随年龄增长缓慢上升,但发病的高峰不明显,全年龄组人口均表现为较低的发病率,这与40岁年龄后人群活动增加,粪口途径传播的危险因素增加,导致发病增加有关。同时由于近些年甲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和甲肝疫苗的接种[1],人群免疫水平升高,因此甲肝的发病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戊肝与甲肝相似[2],随年龄增长,暴露危险因素增加,发病率升高,但相关疫苗尚未问世[3],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丙型肝炎在我区呈现高度散发状态,在40岁年龄组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这与我国丙肝较少有母婴传播,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出现在成人中,危险因素导致感染丙肝的强度不大,因此人群的发病率较低,发病率高的人群的年龄明显高于乙肝,在人群中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缓慢增加。未分型肝炎的发病规律与甲肝和戊肝极其相似,而明显不同于乙肝,因此可推断未分型肝炎中乙肝所占比例极少,而多数可能为甲肝或戊肝,全区2010-2013年各型病毒型肝炎年龄发病情况见图3。

3 讨论

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的36.60%,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慢性感染的生物制品,我区自1992年开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但由于作为二类疫苗,接种率不高,从2003年7月1日起,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我区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我区历年来乙肝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得到大幅度提升[4-6],到2023年,20岁以下人口均为2003年以后出生,预期2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会有较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开展乙肝疫苗作为计划免疫基础疫苗接种后,小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会逐年下降。2008年5月1日后,我区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将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到常规免疫接种中,接种率达98%以上,预测我区甲型肝炎在小年龄组人群中会逐年下降,但由于甲肝是粪口传播的传染病,也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发生食物型暴发的可能,因我区甲型肝炎年发病数较少,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将对我区甲肝发病率造成较大影响。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仍会维持较低水平,并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趋势,丙肝的实际发病率应无大的波动。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未分型肝炎病例因进一步确诊而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有可能引起丙肝、戊肝等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升高。

根据2013年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和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综合人群甲、乙肝疫苗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结果,预计2014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强度与2013年相比不会有较大波动,各型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也基本与2013年相同,2014年病毒性肝炎的总发病率仍会在20~30/10万左右,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由于人群免疫水平和暴露危险因素的强度难以实现大的波动,因此2014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发病强度基本会维持在2013年的水平,而甲型和戊型肝炎,由于是粪口传播途径的疾病,尽管甲型肝炎在12岁以下人群中免疫水平高,但50岁以下的成人疫苗接种率低,人群免疫水平不高,同时由于这两种型别的肝炎发病率很低,一些偶然的暴露因素的增强或减弱都有可能引起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发生较大波动,但总体上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仍会很低,发病率会在10/10万左右,由于未分型肝炎的发病规律与甲、戊、丙型肝炎相似,也不排除由于实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未分型肝炎的诊断减少,引起甲、戊、丙型的报告发病率发生波动。

各病毒性肝炎仍会表现为全年均有发病,3-4月份有一发病高峰,除丙型肝炎外,其他各型肝炎均表现为3-4月份有一发病高峰,尤其是慢性或未分型乙肝发病数明显增加,这与3-4月份为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后不久,春节期间居民交往较多,同时饮酒普遍增多,导致急性感染及慢性肝炎急性发病患者增加有关,经肠道传播的甲型和戊型肝炎存在在春季和秋季高发的危险性,但随甲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以及饮食卫生水平的提高,季节性高发的可能性很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财政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卫疾控发305号,2007.

[2]郑军.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3):166-167.

[3]肖楠,石爽,庄辉.戊性肝炎疫苗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91-93.

[4]李凡,王廷材,刘冰等.甘肃省威武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和免疫效果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6):524-526.

[5]周勇,吴瑞红,黄丽芳等.福建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血清学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8):691-693.

[6]张丽,徐爱强,颜丙玉等.山东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59-162.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
异丙酚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胃镜检查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安络化纤丸合西药治疗瘀热互结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3例临床观察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缙云麻鸭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治疗
不同剂量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