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新义衍生探析

2013-04-29 00:44谢坤
现代语文 2013年4期
关键词:义位新义大词典

摘 要:社会发展催生着新词语、新词义的不断出现。词汇的产生和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演化而来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以“跑路”为例,用“义位、义素分析法”具体分析该词汇的衍生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讨论词义衍生的规律。

关键词:跑 跑路 衍生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事物的变化发展需要语言的参与,也映射于语言之中。美国学者J.B.Pride在Sociolingistics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指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坚定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比如,“跑路”新词义的衍生,就是社会发展在语言中留下的烙印。

一、“跑路”新义衍生

“跑路”一词,常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和门户网站,其实“跑路”新义的产生源自温州一些企业家或老板因民间借贷危机企业倒闭,纷纷逃亡境外乃至自杀这一现象。后来,“跑路”浪潮从温州向国内其他城市蔓延,“跑路”一词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如:

(1)网曝温州最大眼镜企业老总拖欠20多亿跑路(西部网,2011年9月23日)

(2)江苏常熟女老板欠债6亿跑路,官方成立调查组(新浪网,2012年3月21日)

上述例句中的“跑路”,用来特指企业家等重要人士遇到危难(如负债、涉案等)而选择逃走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随着“跑路”事件的增多,“跑路”使用范围逐渐扩张到各个行业(财经、房产、体育、游戏等)中,并且企业大亨或政体名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遇到“各种困难”抽身离去时,都可以称作“跑路”。如:

(3)从温州“跑路”看中国经济(《21世纪财经》第14期)

(4)二三线城市楼市现小发展商破产潮,多位老板“跑路”(凤凰网,2011年9月8日)

(5)外援若“跑路”CBA拦不住(《辽宁日报》2011年11月30日)

(6)要致富先跑路,《飚车世界》攒钱大法(《人民网·游戏频道》 2010年7月09日)

“跑路”的主要语义可以分为两类:①含贬义的“逃跑(逃避责任)”,如例(1)、例(2)、例(4)等。②略偏中性的“离开(退出)”,如例(5)、例(6)。除此之外,“跑路”新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主体很灵活。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等非生命体,而且离开过程中还可以附加交通工具。如:

(7)居民误认宽带通门店跑路(《京华时报》2009年5月17日)

(8)温州一对夫妇欠薪100多万,开保时捷跑路被判刑(《钱江晚报》2012年08月30日)

另外,“跑路”在作动词的基础上也可以作名词使用,甚至逐渐变成一个具有修饰功能的形容词,比如:

(9)跑路企业回归实业,信泰产业园变身皮革鞋料市场(《温州都市报》2012年5月7日)

(10)“前浪”死在沙滩上,温商惊现“跑路潮”(《中国商人》2012年4月刊)

二、“跑路”词义衍生路径分析

其实“跑路”一词古已有之,借助《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以及北大CCL语料库(网络版),我们检索到以下几处用例:

(11)眼会看,鼻子会动,口会叫,手会抡枪,脚会跑路。(明·罗懋登《三宝下西洋》)

(12)八戒道:“不羞!凭你那几句大话,哄他一顿饭吃了,明日却要跑路,他又管待送你怎的?”(明·吴承恩《西游记·六十七回》)

(13)余在楚北时,同僚灵宝许明府虎拜,尝改翰林口号“一年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只早朝”二句云:“终朝事业惟跑路,毕岁功名只跕班。”(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跕班》)

(14)他觉得有点累,也有点饿,因为他一早起来便跑路,到现在连口水也没喝。(鲍昌《庚子风云》)

通过上述例句可以发现,明代就已经存在“跑路”的用法了,而且经常出现在口语化的小说中,说明“跑路”已经进入日常用语中,可译为“动身”,如例(11)、例(12);到清代逐渐衍生出“奔走”义,如例(13);解放后,“跑路”已经可以用来表示“走路”义,如例(14)。将四者与“负债、涉案而逃”义项相比较,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跑路”的义位的相差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在词义上又都与“走”义相关联。此外,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在地方的变体,是研究语言发展的重要材料,现代汉语方言中依然保留着“跑路”,如例(14)的用法,这也侧面印证了“跑路”曾经活跃在古汉语词汇系统中。如:

①<动>走路。1.晋语。山西襄垣[phɑu213 lu42]。2.江淮官话。江苏东台[ph?213 nu31]。3.吴语。上海崇明[b?24 lu312]。江苏吴江。②<动>跑腿。西南官话。四川达县[pauhnu?]。(《方言大辞典·跑路》)

早在汉代之前,人们用“走”和“走路”来表示疾行。《说文》“走,趋也,从夭止。”《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走路,则用来指“奔逃之路”,《后汉书·刘盆子传》:“帝闻,乃自将幸宜阳,盛兵以邀其走路。”

至于“跑”,《说文》未载,但至少在汉代已经形成了两个基本词义,一指“奔走”,并引申为“疾驶”。如:

(15)然则吾中立而割穷齐与疲燕也,两国之权,归于跑。(《战国策·齐策二》)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表示走兽用脚刨地,通“刨”;后来也泛指刨地。如:

(16)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局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汉《西京杂记》)

(17)往时节将嫩苗跑土栽,今日呵见老树冲天。(元王子《误入桃源·第三折》)

最迟到明代,“跑”的主要语义变成“奔走”,而且已经具备了“逃跑”义,如:

(18)昨日邻家狗厮咬,小狗赶的大狗跑。(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跑”的本义是和“足”有关的行为动作,至少在汉代已经形成了“刨”和“奔走”两个并行的词义,并且至少在明代之前,“跑”已经具有表示“逃跑”的功能。下面将“跑”“跑路A”和“跑路B”的各个义位列表如下:(为行文方便,用“跑路A”表古义;“跑路B”表今义)

这些成员的核心要素(K)都是“运动”,运动的主体(F)都可以是“人”,运动的载体(P)都可以是“足”,这是它们的共同点;而[跑路B]特别之处在于:运动的主体(F)的多样性和运动的途径(P)有了扩展,所属的概念域有所不同。对比三者的义位,可以发现:[跑路B]相较于[跑路A]是其义位的延伸,而[跑路A] 相较与[跑]又是运动形式的转换。用概念义素对“跑路”进行分析,其引申过程可以描述为:

蒋绍愚(2006)认为,“词汇衍生一般都会经过一个固定的模式,即‘A—A/B—B模式,且必然是先出现A,后出现A/B,然后出现B;而且可能在B出现之后,A还继续存在”。通过比较“跑路”古今义的变化,不难看出:今“跑路B”是在古语词“跑路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经历了“跑路A—跑路A/跑路B—跑路B”的演变过程,而且有个阶段是“跑路A”和“跑路B”是同时存在的。今天,汉语词汇中并行着“跑路A”和“跑路B”也证明了蒋先生的推测是可信的。

语言内部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的变化都会引起词义的变化,现代流行语“跑路”意义虽和古义不同,却是在古语词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只不过是丰富了新词义并扩大了使用范围。“跑路”只能算是古词汇的新义引申,而不能算作新词。

三、“跑路”词义衍生动因

词汇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定条件下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引起词汇系统的变化,在语言各要素中,尤以词汇的发展速度最快,而词汇的发展变化又体现在词义的演变上。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跑路”词义的变化折射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表现为民间融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一种不均衡利益博弈(陆卫明、曹芳,2012),以及民间融资体系不健全环境下,出现的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企业主“出逃”甚至自杀的现实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Pride,J.B.Sociolinguistics[M].Harmonsworth:Penguin,1964.

[2]徐中舒.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2版)[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4][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许宝华译.北京:中华书局,1999.

[5]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6]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陆卫明,曹芳.温州“跑路”现象透析:利益冲突下的多方博弈[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谢坤 重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00715)

猜你喜欢
义位新义大词典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旧裙新义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义位函数理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