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娟
摘 要: 要真正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让师生真正活动起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本文简单分析语文教师该如何用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师生互动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最近我听了全国中语会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课,收获匪浅。尽管老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上课老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面表现出教育者的智慧和才能,尽显语文的风采,最让人难忘的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相得益彰,成为课堂的最大亮点。由此我想到语文课,要真正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让师生真正活动起来。
一、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让学生活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植根于我们这批“先生”脑海中的传统教育观念,它把教师与学生置于一种等级性的关系之中,特别是现在古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今天,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大胆让学生动起来,就是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根据以上分析,我对教学方法作了新的尝试,之前的一节课上我宣布《隆中对》这一课采用自学加点拨的学法,男女生分为两组进行自学对抗赛。将平时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进行分解:一是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历史背景;二是课文中的生字词收集;三是课文内容串译;四是知识点的寻找与归纳。分解完毕由学生下去寻找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这种学法将贯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自主研究、集体交流。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群情激越,纷纷举手要上台讲解头一天分配自己的任务。针对每一学习环节,我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效率。这一课用了三课时,学生一反往日的冷漠与等待,代之一种求知若渴、奋勇当先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学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同以往的教学过程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改善,对课文的挖掘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二、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提高修养。
语文教学艺术就像一条河,期间流淌着语文教师的热血,只有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相碰撞,才能激起语文教学的朵朵浪花。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共性的和个性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提高修养,讲究艺术,通过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有感情投入,和学生打成一片,全身心地融入学生当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当做自己的朋友。有了这种观念意识,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师生互动就会更密切。记得在三十一中听一位教师在执教《我的母亲》,在对话交流阶段,同学们发言精彩,个性飞扬,教师妙语点评,让听课的教师沉醉其中。这位执教教师突然发现一位学生总是低头不语,她走到这个孩子的面前:
师:刚才我发现你一直没有发言,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我……我的爸爸妈妈……(说着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一举措,让在场听课的老师惊呆了,执教教师好像立刻明白了什么,也许是她的教学敏感,这可能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孩子,此刻触景生情……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师:孩子,我给你讲一个珍珠蚌的故事吧。在海边,有一些不起眼的蚌,它们的体内钻进了泥沙,特别的痛苦,但它们用自己的宽容和毅力将这些泥沙一层层的包裹,一直把它们变成璀璨的珍珠。孩子,我还要对你说,你现在的心可能受到了伤害,其实,你现在的不幸正是你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位老师眼里闪着泪花,动情地讲述。
这时,整个会场响起一片掌声。教师的一个故事让学生深受启发——我不正是珍珠蚌吗?我现在经受的磨砺与痛苦是为了精美的“珍珠”。教师有了很深的教学修养,加上娴熟的艺术技巧,教学就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三、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突出课堂设计,保证让学生活动。
语文课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入语文殿堂,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关于师生互动,我的体会是:
1.由浅入深,进行循序提问,让学生能说。问题太深,学生高不可攀,学生不敢问津;问题提得太浅,学生不假思索,随口应答,也会使学生兴趣大减。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使问题设计精彩,学生回答得也精彩。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不至于思维跳跃太大学生一下接受不了,如果教师按段一字一句提问,学生按字句一字一句解答,得到那些必然是零散的点滴的知识,知识如果没有序串在一起,那必然印象不深且学生无兴趣,学习效率低。又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设置了下列问题:这篇课文从情节上如何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的称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和全文的主题有什么联系?这样提问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层层理清,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联想展开想象,进行拓展提问,使学生想说。例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在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四有这样一题:“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么样?”同学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把菲利普夫妇那种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朱自清的《春》中全文有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词语非常优美,历来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我围绕品味语言这一重点,按这样的思路设计提问:首先,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图”这一段,通过对比想象,其次,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图”的语言知识,描绘相似的景物,最后留下空白“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体会。
3.抓住重点,进行突破提问,让学生会说。语文课堂提问必须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进入语文教学的情境中,体会语文的精妙,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强化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之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一文,可以这样提问: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个“中国人”含义有何不同?这样一问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论敌偷换概念、蓄意诬蔑的卑劣伎俩和全文脉络及写法。这样提问,纵观全局,问于紧要之处,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的问题用学生的方式解决最有效。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就要放下身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设计,课堂中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自由的情感状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带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在语文课里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