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开辟数学课堂新天地

2013-04-29 00:19孙春美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分层次高中数学教学

孙春美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学应施行“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从而对学生施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只有实现“分层次”教学,才能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寻觅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53-01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说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性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开辟数学课堂的新天地。

一、创设“分层次”教学条件

1.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分层次”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其指导思想是学生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分层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公布分层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自尊心”,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对学生实施差异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知识内容,完成练习及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又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既能掌握知识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又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学生的层次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可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实施“分层次”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4.作业布置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在“分层次”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等层次化虽然重要,但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等,对这些不利因素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值得注意。

“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分层次高中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语文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探讨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分层次教学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