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晋斌
【摘要】任何类型教育的课堂教学,执教者都应该努力追求所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是一节“优质课”,但是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方法艺术形式多样,所以一节优质课即通常所说的“好课”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但作为优质课至少应具备快乐、科学、人本、实惠、个性、创新等一些基本特征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44-01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无论从学校教学管理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还是教育对象内心期盼要求上讲,每个教师应该尽力追求所上的课是“优质课”。 然而教育的类型多样、层次各异、教育对象千差万别,于是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形式,即所谓的“教无定法”。加之每一个教师都有自身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知识储备,独立的个性特征,个性化的表达与交流方式,甚至有不同的人格魅力等,所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就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优质好课标准。因此关于优质课该如何衡量,便众说纷纭。莫辩一是。但笔者认为一节“优质课”起码应具备这样一些基本要素。
一、优质课应该是一节“快乐课”
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在这绝对多的时间领域里主导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着眼精心设计,尽量创设一个快乐、愉悦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递快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技能,从而建立起学科情感。沉闷、死板、枯燥、缺乏艺术的课堂氛围只能带给学生疲惫、厌倦和痛苦的心理经历,缺乏快乐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自然不会唤起学习激情和学科兴趣。因而,一节优质课的设计应该体现出教师智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升华品质。但课堂所要营造、传递的快乐,决不是简单的放任和浮燥的“做乐”,也不应该是低俗的华众取宠,而是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营造精彩、传递美丽去感染学生的魂灵,要通过营造美给学生的心灵及视听产生愉悦刺激,比如精彩的言辞、绝美的图文、高雅的幽默等等。诚然要创造这种快乐,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宽泛的职业技艺、扎实的执业功底,因此快乐课呼唤具备“快乐”素质的教师。
二、优质课应该是一节“科学课”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积累、素养养成、技能形成都是如此,因此优质课在方法设计、内容选取和安排上要科学合理,一定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同时也应该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的。符合认识规律就是教学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即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学情实际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因而做为执教者在课程的准备和课程操作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失,一切脱离了学生实际、忽视学情的课,无论其内容有多么的丰富,也只可能是“曲高和寡”,甚至是“对牛弹琴”,因而一节优质课的本质应该是符合规律、适应学情、因材施教的科学课。
三、优质课应该是一节“人本课”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在教师心中不仅要关注知识、关注技能,更应关注树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对“树人”观念在“强化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等一系列口号中弱化了,我们的教育走的是一条忽视了人性和道德追求的“不见人”的教育路径,多数教师走进课堂习惯将目标锁定在知识上,忽视了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难想象,一个丧失目标追求和主动发展意识的群体是没有求知欲的,尤其是目前职校的学生是一个各方面基础相对偏差,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往往存在断层的群体,如果教师上课只是按照常规一味的做“学问”,忽视“树人”,就偏离了教育的本真,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都是育人,作为教师要始终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神圣就在于是教化和启迪“人”,因而作为优质课也应该是以“树人”为本的。优质课的成份应有足够比重的人文关怀,“树人”之后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循序渐进,点燃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课堂里的人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进步才是优质课的目标。因此课堂效果不太完美的课可以肯定地说,在其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教育理念或教育方法深层次的缺陷,一定有有悖情或不合于理的地方。
四、优质课应该是一节“实惠课”
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或学会做人、冶炼成长的沃野,因而无论哪种类型、哪个专业、哪个年级、何种学科的课,一节优质课必须要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实惠,应该促进学生在不同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或获得知识、或掌握技能、或开阔视野、或增长见识、或掌握了规律方法、或增进了经验交流、或拓展了思维,或触动了情感、或是净化了心灵,甚至是人格得到提升,对人生观、世界观改变产业积极影响等等。总之学生得到了实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学生得到了实惠的课也必须是优质课的基本要素之一。
五、优质课应该是一节“个性课”
人都是有个性的,由于性格、习惯、阅历、素养等不同,教师和学生——这些课堂里的人都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加之专业、年级差别,学情、班情或学科不同,各班学生群体、各科任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而优质课应该是因班制宜、因年级制宜、因专业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学科制宜的课,也就是说优质课应该是彰显教师特长个性,张扬班级、学生个性和优势的课,应该是各具特色的个性课,有个性特色的课绝不是一程不变的固定模式,应该是顺手人情,合乎“天理”的课,应是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学材五者有机的统一和有机的融合。
六、优质课应该是一节“创新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教学改革已唱响时代教育的主旋律,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更需要经过改革的阵痛唤发生机,这是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改革的本质就是要切除陈腐、不合理的理念和方法,移植培育适应时代要求、先进、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法。改革就是要善于扬弃与创新,教师作为一代代学生的引领者应该具备不断的创新素质,把握时代的脉博,能通过创新的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超越自我,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改进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诚然优质课也应该是动态的,优质课也不只是上述六个基本要素简单的叠加与揉合,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做成“六课合一”的完美课,但每一节课总该有明确的目标,总该让学生在诸多的侧面有些收益,因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经常地学习,积极地进取与追求,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让自己打造的课具备“六课”中的某一方面的特质,就基本应视为优质课。
再者,教学工作是一种自觉性、创造性的工作,一节真正的优质课,不仅源于教师的基本功底、基本素质、基本理念,还源于设计、创意与内在精神,更源于教师的良知。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着创新的课堂和课堂地创新一起成长,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坚定地恪守教师神圣的职业操守,打造力所能及的优质课,让优质课提高学生,也让优质课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