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

2013-04-29 19:50:47刘秋瑞
现代语文 2013年7期
关键词:说文说文解字

摘 要:《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索汉字的意义,受条件所限,《说文》对字形的说解没有充分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有些字义解释欠妥当。本文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字义解释欠妥之处。

关键词:古文字材料 《说文》 形训

一、引言

以形索义又称形训,它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去了解字、词的意义。这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训诂方法(赵振铎,2003:80)。《说文》是一部形书,其中对字形的说解大部分采用了以形索义的方法。许慎在作《说文》的时候也曾参考了一些古文字资料。由于当时没有大量发现古文字材料,许慎对字义的分析难免有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裘锡圭(1988:62)指出:“《说文》成书于东汉中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有讹误。此外,包括许慎在内的文字学者,对小篆的字形结构免不了有些错误的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有时也导致对篆形的篡改。《说文》成书之后,曾经传抄刊刻,书手、刻工以及不高明的校勘者,又造成了一些错误。因此《说文》中有一部分字形是靠不住的,需要用秦汉金石等实物数据上的小篆来加以校正。”詹鄞鑫(1996)指出:“《说文》篆文中有一些形体,上不承周代至战国的秦系文字,中不同于出土的秦代或秦统一之前的文字,下不启秦汉魏晋古隶和八分书(成熟的隶书),这类文字的写法大抵是错误的。”近些年来,随着古文字材料的大量出土,很多古文字形体呈现出它本来的面貌。本文试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许慎《说文》中字义解释欠妥之处。

二、古文字构形不明,小篆根据变化了的字形解释字义

所谓“古文字”,指汉代以前的古汉字,包括商周甲骨文、商和西周金文及战国文字(包括春秋时期文字),还包括秦汉时期的小篆和保留有早期构形的篆隶文字(刘钊,2006:1)。有些古文字形体在产生的时候,其形体构成不是特别清楚,《说文》根据变化了的篆形对字形强加说解。

“公”,甲骨文作(明367),构形不明。金文作 (盂鼎)。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作,趁隙加点。齐系文字,燕系文字,均呈地域特点。或加二、一为饰。《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古红切)”甲骨、金文、战国文字均不“从八、从厶”,《说文》“平分也”这个解释没有错,只是在字形上难以说通。

“章”,商代金文作(乙亥簋)。从辛,从田,会意不明。西周金文作(颂簋)。战国文字在中央竖笔或斜笔上加圆点、横笔为饰。燕系文字这一横笔下曲,尤有特色。辛上亦多加短横或短竖为饰。《说文》“,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诸良切)。”

“非”,金文作(傳卣),飞之省形。战国文字承袭金文。《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甫微切)”。小篆的字形是附会“违也”的意思变来的。

“匄”,甲骨文作(粹1260)。从刀,从亡,会意不明。金文作(牆盤)。《说文》:“,气也,逯安说亡人为匄。(古代切)”甲骨、金文、战国文字“从刀,从亡”,虽会意不明,但其不“从人”是很明显的。

三、古文字构形明确,小篆所释字义是字的假借或引申义

由于文字的细微变化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字的引申、同音字的假借现象日益增多,使一些会意字的本义变得越来越不明了,甚至被引伸义、假借义占上风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张桂光,2004:21)

(一)以假借义为本义

“同”,甲骨文作(京都3016),从凡(凡,同义近),从口,会众言之意。孳乳为哃。《广韵》:“哃,哃 ,大言。”又孳乳为詷。《说文》:“詷,共也。”金文作 (沈子簋)。《说文》小篆“,合会也。从,从口(徒红切)”。

“黑”,甲骨文的写法从天(颠之初文),头中竖笔表示施以黑色。疑为墨刑之墨的初文。《白虎通·五刑》:“罪者,墨其额也。”金文作(鄘伯 簋),內加横笔;或作(铸子叔黑臣),内加四点,大侧也加四斜点,均属繁化。战国文字承袭金文。其头部齐系文字作,燕系文字作,《说文》“,火所熏之色也。(呼北切)”

“庶”,甲骨文从火,从石,会以火烧石烙食物(或以烧热的石头投于盛水器而煮熟食物)之义。石亦声。煮之初文。《周礼·春官·序官》“庶氏”注“庶读如藥煮之煮。”西周金文作(盂鼎),春秋金文作(王子锺)、(沈儿锺)、(蔡侯申锺)。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说文》“,屋下众也。从广,,,古文光字。(商署切)”

“皇”,甲骨文写法象火炬光焰上腾之形。煌之初文。西周金文作(令簋),下从士。春秋金文作下多从王。戰國文字承襲春秋金文。楚系文字火焰形多有变化。《說文》:“,大也,從自”。

“舍”,金文作(令鼎),从余,口为分化符号。余、舍一字分化。舍,为施发,正用其本义,战国文字承袭金文。《说文》:“,市居曰舍。”

“入”,甲骨文作(甲2697),与六字同形。入,泥纽;六,来纽。泥、来属舌音。入与六为一字分化。西周金文作(宅簋)。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说文》:“,内也,象从上俱下也。”以内释入属声训,内象尖角之形,故易进入。

(二)以引申义为本义

“行”,甲骨文作(后下2·12),像道路相交之形。《尔雅·释宫》:“行,道也。”金文作(虢季子白盤)。战国文字承袭金文。《说文》:“,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户庚切)”许慎误以象形字为会意字,以引申义为本义。

“羞”,甲骨文从又,从羊。金文从,战国文字承袭金文。秦文字又下加装饰点。小篆讹变从丑,《说文》:“,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改引伸义为本义。

“得”,甲骨文作(铁203·1)。从貝,从又,会手持海贝有所得之意。又亦声。西周金文作,均从贝。春秋金文作,贝旁渐省作目形。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目形渐省作日形。小篆讹从见。《说文》:“,行有所得也。從彳、聲。”

“巫”,甲骨文作(甲216),构形不明。金文作 (齐巫姜簋)。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讹作,或加上短横,或下加口为饰。《说文》:“,祝也,女能事之形,以舞降神者也”。

“长”,甲骨文作(林2· 26·7)象长发人手持杖形,引申为“长短”之“长”。金文作(牆盤),《说文》:“,久远也。从兀,从匕,兀者高远之意也,久则变化,亾声,者倒亾也。”

(三)字义解释有误

“呂”,甲骨文作(京津1029);象金属镕块之形。或说铝之初文。《集韵》:“鑢,《说文》错铜铁也。或从呂。”呂与宫,所从偏旁来源不同。但在偏旁中同形。金文作(貉子卣)。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说文》:“,脊骨也。象形。(力举切)。”《说文》呂作 形中间加竖笔相连,可与“宫”字区分。

“圅”,甲骨、金文的写法都像箭袋内盛(箭之初文)之形。战国文字承袭金文,或于箭袋提手上加三饰笔。《说文》:“,舌也。象形”

“曹”,甲骨文作(前2··5·6)从,口为分化部件。,从,会对偶之意。《楚辞·招魂》:“分曹并进”。注:“曹,偶也。”金文作从曰(口、曰一字分化)。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曰讹作 形。《说文》:“,狱之两曹也。在廷东,从,治事者。从曰”此说解有误。

“乘”,甲骨文作(粹1109),从大,从木,会人登树之意。西周金文作(克锺)。春秋金文作(匽公匜),突出人之变足,战国文字乘之双足或延伸与双臂相交,《说文》:“,覆也。从入、桀。军法曰乘。”

古文字材料在分析以形索义方面有重要作用,古文字的研究,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说文》释义有的并不是字的本义,而是引申义。正确运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探究出字的本义,还可以纠正《说文》中字义解释不妥当的地方。重视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将它和训诂学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古汉语。

(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YY016]、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号:2011FWX020]、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BSJJ025]。)

参考文献:

[1]赵振铎.训诂学纲要[M].成都:巴蜀书社,2003.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詹鄞鑫.说文篆文校正刍议[J].古汉语研究,1996,(3).

[4]刘钊.古文字构形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5]张桂光.古文字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刘秋瑞 河南郑州 郑州轻工业学院中韩文化研究所 450002)

猜你喜欢
说文说文解字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9:33:45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说文解字》视域下的先民生活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19:27:11
糸部中颜色字体现的观念、制度
《说文?马部》概况
青年文学家(2015年8期)2016-05-09 13:21:17
《说文》段注“谶”义疏证
《说文》段注“谶”义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