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考试中学生句法迁移初探

2013-04-23 02:56伍慧丹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介语口语教学

伍慧丹

【摘 要】本文利用中介语理论,对口语考试的学生语料进行了句法迁移研究。研究表明,即使是接受了严格训练能通过口语考试的学生,他们的中介语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阶段,并且深受母语影响,出现了大量的母语句法迁移现象。通过分析此次考试学生的句法迁移情况,笔者对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介语;句法迁移;口语教学

本文借助对学生参加一次口语统考的自述题的口语语料进行迁移分析,试图总结经过英语口语培训后学生的中介语发展情况,以探索一条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新途径。

1.文献回顾

1.1中介语理论

1972年Selinker发表的《中介语》正式奠定了中介语的理论基础。他指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研究者们普遍认同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学习者所学习的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二是指学习者语言从零开始向目的语不断接近的发展过程。美国学者C.Ajemian (1976) 归纳了中介语的三个特点:可渗透性、"化石化"现象和反复性。

1.2迁移分析

迁移分析就是一种研究语言迁移的方法,它分析目的语和中介语之间受母语影响而产生的区别,以此来指导二语或外语的学习和教学(James1998)。迁移分析的研究发现,语言的正负迁移和两种语言的相似程度有关。但是非结构因素(如学习者的差异等)、社会因素等对语言的正负迁移也有影响。迁移分析可以帮助发现二语或外语习得的不利因素,提出优化方法,从而促进二语或外语教学。

借助国内外语言迁移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对参加考试的学生的中介语句法迁移现象进行调查,并试图通过迁移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经过英语口语培训后的中介语发展情况,分析是哪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的习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2.研究设计

2.1语料的收集

本次研究通过录制学生参加的一次口语统考的自述题情况作为语料。

2.2研究对象

考试时由监考老师随机抽取42名学生作为笔者口试考试对象,这42名学生实际上也就成为笔者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

2.3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口试过程中,笔者录制了上述学生自述题回答的全过程,并记录了学生的姓名以便考试后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口试结束后,对取得的42份录音样本转换成文字,对其中出现的句法错误进行分类归纳,与学生的母语(中文)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分析,总结规律。并向这42位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学生组织英语进行表达时所使用的策略。共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40份。

3.研究结果的分析

3.1学生中介语句法出错情况

根据对42名学生口述录音样本所转化的文字材料的分析,学生中介语中常见的句法错误为:

3.1.1第一类:无法或错误使用There be结构

研究发现,出错频率最高的是There be结构。 约71%的学生无法使用或错误使用There be结 构。这主要是因为在表达"存在"时,中文句法是: 表地点的名词或者指示代词+"有"+名词,如那里有一座山G这种结构类似于英语的表示"所有"的结构:名词/代词+have +名词O如:"I have a book"。这种结构的相似导致大部分的学生产生句法迁移,致使无法使用或无法正确使用There be 结构来表达"存在"。

3.1.2第二类:缺少系动词

从上面的句法错误例子可以看出,即使经过了半年的英语口语强化训练,学生们的中介语带有明显的中文常用句子结构的痕迹。如英语的系动词be对应于中文的“是”。但和英语的句法不一样,中文的“是”后面不跟介词或形容词。比如,中文从来不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我是来自广州”;“我是很漂亮的”。相反我们会说“我来自广州”;“我很漂亮”。也就是说在中文句子中,当介词和形容词出现在表语的位置,我们不用“是”,即中文的句法为:名词/代词+介词/形容词。正是中英文的这种句法差异,使得60%的受试学生产生句法迁移,在英语表达中缺失系动词be,造成句法错误。

3.1.3第三类:副词位置不正确

在中文标准的句子结构中,副词总是在动词前。如:我非常喜欢看书。而在英语的句法中有两类副词,一类出现在动词前(主要是一些表示频率的副词),如“They often watch TV”;另一类出现在动词后,如“I love my mother very much”。受中文影响,学生们对副词的使用位置容易产生迁移,总是把副词放在动词前,形成错误,比如:“I very like my hometown”。

3.1.4第四类:错误使用关系从句

在中文里完全没有与关系从句对应的句法结构,所以很容易理解受试学生在关系从句的使用上会出现错误。有趣的是,在各种错误类型中,关系从句错误使用的频率是最低的,只有17%。这是因为剩下的83%的学生都掌握了关系从句的使用吗?调查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这些学生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他们当中94%的学生在口述表达过程中使用的全是简单句,没有出现一句关系从句,这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关系从句的使用错误了。这正好印证了Schachter在1974年的发现:由于中文和日语中没有关系从句,中国和日本学生与那些母语句法有关系从句的国家的学生比起来,使用关系从句结构的频率要低得多。

经过仔细核实发现,95.2%的学生的口语录音语料中至少存在上述四种中的一种句法错误。同时出现上述四种句法错误的学生也不少,约占总人数的17%。这表明受试学生所代表的学生群体,在经过半年的口语强化训练后,在句法上仍然深受母语影响,中介语在整体上处于中低水平阶段。按照Jack C.Richard的观点,由于他们的中 介语的句法出现了大量偏离目的语,但与母语句法相似的现象,显然,这些学生在总体上属于中下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3.2造成句法迁移的原因

对回收的40份有效问卷调查表进行研究发现:95%的受试者在构思此题时是采用中文进行思考的。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句法迁移如此大量高频率地出现在学生的口语语料中。当学生们被问及为何使用中文思考时,60%的学生表示这是一种习惯,32.5%的学生指出这是口语任课老师传授的方法。

4.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此次考试自述题学生回答情况的迁移情况分析,我们了解了学生中介语的发展水平,掌握了他们由于句法迁移造成的常见错误以及错误发生的根源,并且发现这些错误具有普遍性。这对将来口语培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口语教学时就应该有意识的把这些可预见的句法错误告诉学生,加强他们对相应英语句法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并且通过对这些句法的强化训练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口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在表达时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纠错。同时教师还可以传授一些纠错策略,提高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对这些错误进行互相纠正,那么在短时间内减少负迁移是绝对可能的。只有尽可能地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摆脱母语的影响,减少负迁移,才能真正推动学生中介语向目的语的靠近,最终实现二语或外语学习的终极目标:中介语与目的语的无限接近。

【参考文献】

[1]Adjemian C.On the Nature of Interlanguage Systems[J].Language Learning,1976,26(21).

[2]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London: Longman,1998.

[3]Richards J.Error Analysis and Second Language Strategies[A].NEW FRONTIE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Rowley Mass:Newbury.

[4]Schachter J.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1974,(24):205-214.

[5]Selinker 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3).

猜你喜欢
中介语口语教学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探析
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口语教学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